第六章 观物悟理,鹤影初成
书名:《西游秘局:佛道争锋》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7774字 发布时间:2025-09-30


第六章 观物悟理,鹤影初成

 

卯时的斜月三星洞还浸在墨色里,晨雾像被山风揉碎的淡青纱,裹着洞前那棵三人合抱的歪脖子桃树——树身斑驳,缠着几缕翠绿的薜荔藤,枝桠上挂着的青桃刚褪去绒毛,泛着嫩生生的绿;洞后的湘妃竹林更被雾裹得严实,竹节上的白霜还没化,风一吹,“簌簌”落下来,混着露水滴在桃叶上的“滴答”声,像谁在暗处弹着玉琴。

 

孙悟空就蹲在桃树下,浅褐色的绒毛上沾了层雾珠,像撒了把碎银。他脊背微弓,像只蓄势待发的石猴(毕竟是补天石所化,肩背还带着点石质的硬挺),眼睛却一瞬不瞬地盯着枝桠中段那颗拳头大的青桃——这是他按须菩提叮嘱,专练“识物”的第三日,连睫毛上的雾珠都没敢擦,怕错过桃的半分细节。

 

按“变化初要”里“观形”的法门,他指尖轻轻碰着桃身:绒毛是浅褐偏金的,顺着桃尖往桃柄绕成螺旋纹,每三根为一组,间距像用竹尺量过似的,正好三分;再凑得极近,鼻尖几乎贴到桃皮,闻晨露沾过的香气——前调是夜里的腐叶泥土气,中调是晨光晒暖的桃肉甜香,尾调还藏着桃核隐隐透出的涩味,层次分明得像洞前涧水的三层波纹;最后盯着桃投在青石板上的影子,看晨雾从浓到淡时,影子从模糊的墨团,慢慢显成带绒毛边的桃形,连风吹桃枝时,影子晃的弧度都数着:“一摇半寸,二摇一寸,正好合着山风的‘呼-吸’节奏。”

 

前两日试练时,他总急着“变”,没把物的“骨”刻牢——变洞角的斑竹时,竹节上还沾着桃的金绒毛;变丹炉旁的青石时,石纹里藏着竹的红痕;变阶前的狗尾巴草时,草叶还留着石的硬壳,活像穿错了衣裳的猴儿。负责洒扫的道童清风(年方十二,梳着双丫髻,额前留着两缕垂发,总爱穿件洗得发白的月白道袍)见了,笑得直不起腰,拿扫帚柄戳他的背:“悟空师弟,你这哪是变物?是把桃、竹、石、草揉成了‘大杂烩’!”

 

可孙悟空没泄气。他想起离开花果山时,通背猿猴灰老生前说的:“花果山的蟠桃要长三千年才熟,学道哪有一日成的?笨功夫才是真功夫。”他只把失败归为“观得还不够细”,今日索性蹲在桃树下,要把这桃的“形”刻进骨子里。

 

“师弟,你再蹲下去,都要和桃树长在一起啦!”清风的声音从洞道拐口传来,带着点刚睡醒的鼻音。他拎着把竹扫帚,帚柄被磨得发亮,道袍领口敞着,露出里面青布小褂,头发乱蓬蓬的像堆松针,额角还沾着片扫松针时蹭的绿屑。走到孙悟空身边,他用扫帚柄轻轻戳了戳悟空的后背,见悟空没动,又凑过去看:“你看你绒毛上的露,都能拧出水了!先起来活动活动,我刚听见伙房的火工道童阿福(圆脸蛋,留着寸头,手上总沾着面灰)说,今早要做胡饼,我晚点给你带两个,热乎的,还夹着芝麻!”

 

孙悟空头也没抬,指尖还在数桃的绒毛组数:“师兄别闹,我还差着远呢——你看这桃的螺旋纹,每圈间距正好三分,我昨天变的时候急了,绕成四分,一捏就露馅。”

 

清风凑过脑袋,眯着眼睛瞅了半天,果然见绒毛绕得比绣娘的花线还齐,忍不住咋舌:“哟,还真有这么多讲究!那你慢慢‘盯’桃,我先去扫洞顶的松针——阿福的胡饼我给你留着,凉了我就去伙房帮你热,保证你吃的时候还烫嘴!”说着,他拎着扫帚往洞顶走,竹枝扫过青石板的“沙沙”声,混着晨雾的湿气,渐渐飘远了,还不忘回头喊:“有事喊我!”

 

孙悟空应了声,又蹲了半个时辰——直到朝阳爬上洞顶的八卦形透气孔,晨雾像被无形的手抽走,慢慢散了,他才扶着桃树站起身。腿麻得像踩在棉花上,一瘸一拐地晃了两步,却忍不住咧嘴笑:桃的形、纹、香、影,已像用刻刀刻在了脑子里,连桃柄与枝桠连接处的月牙形小疤、桃身最红处的三点金绒毛,都记得分毫不差。

 

他从袖中摸出那根随身带的湘妃竹枝——枝身比手指细,带着淡红的云纹,顶端还冒着点嫩黄的芽,是三日前他在竹林里捡的,专用来练变化。深吸一口气,先凝意:闭上眼睛,脑子里立刻浮现出那颗青桃的模样,连绒毛的组数、小疤的弧度都清晰如见;再引炁:丹田处的元炁像被唤醒的小星子,顺着任脉往上走,过膻中穴时微微发热,穿曲池穴时带着点麻痒,稳稳流到指尖,像温水漫过石头,将竹枝裹得严严实实;最后塑形:用意念“描”出桃的轮廓,让元炁跟着螺旋纹绕,跟着桃尖的弧度收,连晨露沾过的湿痕都用淡炁铺出润感,像真桃刚被雾淋过似的。

 

这次竹枝没像往常那样颤,而是稳稳地变了——淡青色的枝身慢慢鼓胀,变成浅绿的桃皮,顶端冒出艳红的桃尖,金绒毛顺着螺旋纹铺得整整齐齐,连桃柄处的月牙疤都惟妙惟肖。不过两刻钟,手里的竹枝已变成一颗完整的青桃,比昨日试变的大了一圈,放在掌心沉甸甸的,桃香浓得像刚从树上摘下来,凑到鼻尖闻,泥土气、暖香、涩味一应俱全,再也看不出半点湘妃竹的痕迹。

 

“成了!”孙悟空激动得差点喊出声,捧着桃就往主洞跑,连被桃枝勾住的青布袖角都没顾上理——他要让师父看看,自己终于把“识物变物”练到家了!

 

主洞比洞道宽敞三倍,正中摆着尊半人高的铜制丹炉,炉身刻着八卦纹,炉口燃着陈年松针,青烟顺着纹络盘旋而上,像条淡青色的绸带,飘向洞顶的透气孔。丹炉旁的榆木桌案上,摊着卷泛黄的星象图,图上的紫微垣星纹用银粉勾勒,泛着淡淡的光,竟与孙悟空额角那道补天石留下的金痂隐隐呼应。

 

须菩提就坐在桌案后,一身月白道袍用流云纹滚边,袍角垂在青石地面,没带起半点尘土;手里握着柄紫竹拂尘,白马尾穗子轻轻搭在膝头,每根穗丝都透着灵气;淡青色的长髯垂在胸前,随着呼吸微微起伏,鬓角的发丝却泛着雪色;他闭着眼,眉峰轻蹙,像在琢磨星象的玄机,整个人像融在光里的仙,连道袍的褶皱都透着道韵。

 

听见“噔噔”的脚步声,须菩提缓缓睁眼——眸子里像盛着星空,深邃却温和,目光落在孙悟空捧着的桃上,眼底闪过一丝极淡的赞许,像晨露落在桃叶上的光,转瞬即逝:“看来这三日的‘观物’功夫,没白下。”

 

孙悟空刹住脚,差点撞到桌案,连忙把桃递到须菩提面前,琥珀色的眼睛亮得像两颗浸了光的星,声音里带着点抑制不住的小骄傲:“师父您看!这次没带竹枝的红纹,连绒毛的组数、桃柄的月牙疤都和真桃一模一样,闻着也像刚摘的!”说着,还把桃往须菩提鼻尖凑了凑。

 

须菩提伸出指尖,指腹带着点温凉,轻轻碰了碰桃皮——没像上次那样用炁让它变回竹枝,反而微微用力捏了捏。桃皮竟像真的青桃那样,软乎乎地陷下去一点,松开手又弹回来,连桃香都浓了几分,混着丹炉的松烟味,更显鲜活。“不错,已摸到‘辨气’的门径了。”他收回手,指尖轻轻点在桃尖的红处,语气里带着点循循善诱的点拨,“但你再仔细看——这桃虽‘像’,却少了点‘活气’,像颗画在竹简上的桃,不会随日头晒而红一分,不会随露水滴而润半分,更不会随风吹而晃一下,是颗‘死桃’。”

 

孙悟空一愣,捧着桃凑到眼前,左看右看,连眼睛都瞪圆了——确实,不管他怎么捏、怎么晃,这桃都只是维持着“刚摘下来”的模样,没有真桃那种“每一刻都在变”的灵动。他皱起眉,浅褐色的绒毛都跟着拧成一团,额角的金痂都显得更亮了,语气里带着点困惑,还有点不服气:“师父,那‘活气’要怎么加?弟子观形、辨气都练了,连绒毛的组数都数清了,怎么还是差一层?”

 

须菩提站起身,袍角扫过地面,带起一缕极淡的道韵,他走到洞门口,回头对孙悟空说:“随我来。”孙悟空连忙跟上,捧着桃的手都不敢晃,生怕把这“近乎完美”的桃碰坏了。

 

洞外的晨雾已散尽,朝阳把桃树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青石板上。须菩提指着枝桠中段那颗被孙悟空“盯”了一早上的真桃,声音清玄,混着松涛声与桃叶的轻响:“你看这真桃——晨时沾露,绒毛是润的,用指腹碰会粘;午时晒阳,桃尖会红一分,像抹了胭脂;申时吹风,它会跟着晃,影子也跟着动,幅度正好半寸;到了夜里,还会吸着月光的气,悄悄长半分,比今早你蹲在这里时,已大了一丝。这就是‘活气’,是万物随天地阴阳变化的‘势’。你变的桃,只刻了它‘卯时’的形,没抓它‘随时辰变’的势,自然是死的。”

 

说着,须菩提抬起右手,紫竹拂尘的尾穗轻轻一扬——一缕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元炁飘向桃枝,那枝桠上的真桃竟缓缓飘了下来,像被无形的手托着,稳稳落在孙悟空掌心,与他变的桃并排放在一起。两颗桃大小、纹路、绒毛一模一样,连桃柄的月牙疤都分毫不差,若不是孙悟空亲手变了一颗,连他都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可过了片刻,真桃的金绒毛微微动了动,像被风拂过,桃尖的红也淡了一丝(晨露干透了);而他变的桃,依旧纹丝不动,像块凝住的碧玉,连绒毛都没颤一下。

 

“变化的最高境界,是‘与物同势’。”须菩提的声音像山涧的水漫过鹅卵石,带着点温润的力量,“你要变桃,就得把自己当成桃——晨时让炁像露那样润,沾在绒毛上;午时让炁像阳那样暖,催得桃尖红;申时让炁像风那样动,跟着枝桠晃;跟着天地的节奏走,才能有‘活气’。你要变鹤,就得把自己当成鹤——展翅时让炁像山风那样流,托着翅膀飞;落滩时让炁像云絮那样软,踩着不陷泥;啄鱼时让炁像弓弦那样收,快得像箭;跟着自然的韵律动,变出来的才是‘活鹤’。”

 

他顿了顿,看着孙悟空捧着两颗桃、若有所思的模样,补充道:“只有把自己的‘意’‘炁’,和物的‘势’融成一体,像水融入水那样,变出来的东西才是真的‘活’的。”

 

孙悟空心里像被须菩提用拂尘扫开了一层雾,豁然开朗——原来之前练的“观形”“辨气”,都只是打基础,真正的变化,是要“入势”,要让自己成为“物”本身。他抬头看着须菩提,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恍然大悟的光亮,还有点急切的期待,连身子都往前凑了凑:“师父,那弟子要怎么练‘与物同势’?您教我,我一定好好练,就算蹲在山涧边看十天鹤都成!”

 

须菩提看着他眼里的光——像极了当年自己初悟“道法自然”时的模样,热烈又纯粹,嘴角勾起一抹淡笑,拂尘指向洞后的竹林深处:“不用十天。今日午时,你去后山的玉溪涧看鹤——那里有五只白鹤,是三年前我从云台山引来的,通人性。你别只看它的形,要‘观势’:看它展翅时,翅膀与山风的角度是不是三十度;看它落滩时,爪子与水流的节奏是不是‘点-撑-收’;看它啄鱼时,脖子与气流的呼应是不是‘缩-伸-吞’。把它的‘势’刻在心里,连它呼吸时翅尖羽毛的颤动频率都要记清。傍晚酉时,再来主洞见我,试着变一只‘活’的鹤。”

 

“弟子记下了!”孙悟空连忙应下,声音都带着点颤——他捧着两颗桃,先小心翼翼地把真桃放回枝桠原来的位置,指尖碰了碰桃皮,确认它稳稳挂住了,又摸了摸袖里变的桃,像揣着块稀世的宝贝,转身就往竹林跑。

 

刚跑两步,他又停下来,回头对须菩提鞠了个躬:“谢谢师父!弟子去了!”说完,才撒腿往竹林深处跑,脚步快得像阵风,连绒毛上没干的雾珠甩落在青石板上,都没心思管,心里只想着“快点到玉溪涧,快点看鹤,快点学会‘与物同势’”。

 

须菩提看着他跑远的背影,拂尘的尾穗轻轻晃了晃,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光——有赞许,有期待,还有点不易察觉的忧虑,像望着一颗终将划破夜空的星。他轻声喃喃:“顽石虽灵,终需打磨……”话音未落,便转身回了主洞,继续对着星象图出神。

 

午时的玉溪涧已是另一番景象——阳光透过湘妃竹的枝叶,筛下斑驳的金红光点,像撒了把碎星在水面上。涧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游动的小银鱼,尾巴一摆,搅起细小的水纹;还有鹅卵石上附着的青苔,鲜绿鲜绿的,随水流轻轻晃,像铺了层软毯子。

 

滩头的软泥湿润,印着几个浅浅的鹤爪印。五只白鹤正散落在滩上:最左边那只体型最大,羽尖泛着墨色(悟空后来知道它叫“墨翅”),正低头啄鱼,长脖子像根灵活的羊脂玉管,先缩成个圈,再猛地伸直,快得像离弦的箭,叼起一条银鱼,脖子一鼓,吞了下去;中间两只羽毛雪白的(叫“素羽”和“白绒”),正用喙梳理翅膀,翅尖的淡黑羽丝被阳光照得发亮,每一根都顺着风的方向铺,梳完还抖了抖身子,溅起几点水珠;最右边两只小鹤(是去年刚孵出的,叫“青喙”和“灰脚”),正展开翅膀,迎着山风晃了晃,翅展足有三尺宽,像两扇展开的白绸,连气流都跟着它们的动作绕,发出“呼呼”的轻响。

 

孙悟空蹲在竹林后的石墩上,石墩上还留着点晨露的湿痕。他手里拿着根小竹枝,在地上画着鹤的姿势——先画墨翅的展翅:翅根沉、翅中扬、翅尖垂,与山风正好成三十度角,竹枝在地上划了三道弧线,才满意地点点头;再画素羽的落滩:爪子先点泥、再撑腿、后收翅,节奏与涧水“哗啦-哗啦”的声浪正好合,他嘴里还跟着数:“一点、二撑、三收,和师父说的一模一样!”最后画青喙的啄鱼:脖子缩时吸气、伸时吐气,羽毛的颤动与呼吸的频率一致,“一吸一啄,一吐一收”,竹枝在地上画了个小小的“弓”形,代表缩颈的弧度。

日头慢慢往中天移,清风拎着个竹篮来了,篮子里放着两个热乎的胡饼,还冒着热气。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孙悟空身边,把竹篮放在石墩上,戳了戳悟空的胳膊:“师弟,先吃胡饼!阿福特意多加了芝麻,还夹了点咸菜,热乎着呢!”

孙悟空头也没抬,眼睛还盯着正梳理羽毛的白绒,嘴里含糊应着:“放那儿吧,我等会儿吃。”

清风凑过去一看,见地上画满了鹤的姿势,连翅尖的角度都标了数字,忍不住咋舌:“我的天,你这是把鹤拆成零件画了?怪不得师父总夸你‘肯下笨功夫’!”说着,他拿起一个胡饼,咬了一口,芝麻香混着面香飘出来,“你真不吃?等会儿凉了就硬了,阿福说这是最后两个,他要去劈柴了。”

孙悟空这才恋恋不舍地移开目光,拿起胡饼——刚碰到就烫得手指一缩,连忙吹了吹,咬了一大口:“唔……好吃!比上次的香!”他一边吃,一边还盯着滩上的鹤,含糊道,“你看那只小鹤,叫灰脚的,它展翅时翅尖总歪一点,不像墨翅那么正,是不是还没练熟?”

清风顺着他的目光看去,果然见灰脚展开翅膀时,右翅尖微微下垂,像没力气似的,忍不住笑:“你连这都看出来了?我天天来涧边挑水,都没注意!看来你真要变成‘鹤精’了!”

两人就这么蹲在石墩上,清风吃着胡饼,说着洞里头的趣事(比如阿福劈柴时斧头砸了脚,疼得直蹦);孙悟空一边吃,一边盯着鹤,时不时问清风“你看墨翅啄鱼时脖子是不是先往左偏再伸”,清风答不上来,就跟着他一起看,偶尔还帮着数鹤翅扇动的次数。

直到夕阳西下,把玉溪涧的水染成一片金红,像撒了把熔金,五只白鹤才拍着翅膀往涧边的芦苇丛飞——墨翅带头,素羽和白绒跟着,青喙和灰脚落在最后,翅膀扇动的节奏像敲着玉磬,“呼-呼-呼”的,连气流都跟着震动。

孙悟空这才猛地站起身,腿麻得像踩在棉花上,一瘸一拐地走了两步,差点撞到竹篮。他摸了摸肚子,胡饼早就消化完了,脑子里却满是鹤的“势”——墨翅啄鱼的“缩-伸-吞”、素羽落滩的“点-撑-收”、灰脚展翅的“沉-扬-垂”,连它们呼吸时翅尖羽毛的颤动轨迹都记得清清楚楚,像刻在了脑子里。

“我得回去了!”孙悟空对清风说,语气里带着点急切。清风连忙拎起竹篮:“我跟你一起走,正好把篮子还回伙房。”

两人往回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青石板上。清风看着孙悟空蹦蹦跳跳的样子,忍不住问:“你觉得今天能变活鹤不?”孙悟空挠挠头,眼睛亮得像夕阳:“不知道,但我觉得差不多了!师父说的‘与物同势’,我好像有点懂了!”

回到主洞时,已是酉时。十二盏青铜油灯都点燃了,灯芯的火苗跳动着,把壁上的星象图照得愈发清晰——紫微垣的银纹泛着柔和的光,与孙悟空额角的金痂呼应得更明显了。须菩提坐在榆木桌前,手里拿着一卷《南华经》,却没看,指尖轻轻点着桌案,目光落在洞门口,像早知道他们会来。

见孙悟空进来,须菩提合上书卷,淡青色的长髯动了动,语气平和:“观完了?”

孙悟空用力点头,走到桌案前站定,连呼吸都放轻了。清风把竹篮放在门边,对着须菩提鞠了个躬,小声说:“师父,弟子先去还篮子了。”须菩提微微颔首,清风便轻手轻脚地退了出去,还顺手带了洞门。

桌案上放着一支紫竹笔,笔杆带着淡淡的竹香,是须菩提平日里用来批注经文的——笔杆光洁,泛着紫褐色的光,笔毫是白马尾做的,还沾着点没干的松烟墨,笔帽上刻着个小小的鹤形纹(倒是巧了,正合今日的练法)。

孙悟空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先凝意:脑子里立刻浮现出五只鹤的模样,不是“某一刻”的静态,而是“一连串”的动态:墨翅啄鱼时脖子的伸缩、素羽梳理羽毛时翅尖的颤动、灰脚展翅时与山风的角度,连它们呼吸时羽毛的起伏都跟着山涧的节奏;再辨气:调动丹田的元炁,让它像玉溪涧的气流那样流动——时而急(像鹤展翅时的风),时而缓(像鹤落滩时的云),与记忆里鹤的呼吸频率合在一起,丹田处暖乎乎的,元炁顺着经脉流到指尖,像温水漫过鹅卵石;最后入势:把自己的“意”完全融入鹤的“势”,心里反复念着:“我就是鹤,我是墨翅,我要展翅,我要飞,我要跟着山风动……”

再次睁眼时,他的眼神都变了——不再是石猴的灵动,反而带着点鹤的清逸,指尖微微抬起,对着桌案上的紫竹笔轻轻一点。

一缕淡青的元炁从他指尖飘出,像根透明的丝线,稳稳裹住笔杆。只见紫竹笔慢慢变长,笔杆化作鹤的长颈,还带着淡淡的紫褐色竹纹(却已不是笔的形,而是鹤颈的肌理);笔毫散开,变成鹤的双翼,白马尾的毫丝化作洁白的羽毛,翅尖还带着点墨色(像极了墨翅的羽尖),每一根羽毛都顺着“风势”铺得整齐;连笔帽都变成了鹤的头颅,用松烟墨点出的眼睛黑亮黑亮,带着点灵动的光,正好对着孙悟空的方向。

“呼”地一声,鹤展开翅膀,从桌案上飞了起来——翅膀扇动的节奏,与玉溪涧看到的墨翅一模一样,翅根沉、翅中扬、翅尖垂,连带动的气流都让桌案上的《南华经》纸页轻轻晃;它绕着丹炉飞了一圈,飞过油灯时,影子投在壁上的星象图上,跟着火苗的跳动晃,像被光映的活物,连影子里的羽毛纹都清晰可见;最后轻轻落在孙悟空的肩头,用鹤喙轻轻啄了啄他的绒毛,力道不大,像在打招呼,连翅尖的墨色羽毛都跟着颤动,与孙悟空的呼吸节奏合在一起。

孙悟空激动得眼睛都亮了,盯着肩头的小鹤,连大气都不敢出——这不是“死形”,是真真正正的“活物”!它会动、会啄、会呼吸,甚至还带着点墨翅的沉稳劲儿,和玉溪涧的真鹤一模一样!

须菩提看着这一幕,嘴角的笑意深了些,不再是之前淡淡的赞许,而是带着点欣慰——他手里的紫竹拂尘轻轻一挥,那只小鹤扑棱棱地飞起,翅膀扇动着带起一阵风,又变回了紫竹笔,稳稳落在桌案上,连笔毫的朝向都和原来分毫不差,仿佛刚才的鹤只是一场梦。

“不错,已窥得‘大变’的门径。”须菩提看着孙悟空,眸子里的星空更亮了,带着点显而易见的赞许,还有点藏得极深的期许,“你悟性高,又肯下笨功夫——蹲三天桃、看半日鹤,换旁人早急了,你却能沉下心观细节、悟势理,看来用不了多久,便可传你更高深的变化之术了。”

“弟子谢师父点拨!”孙悟空连忙躬身行礼,腰弯得极低,额角的金痂都快碰到青石地面,声音里带着点抑制不住的激动——他知道,自己离心心念念的“七十二变”又近了一大步!肩头似乎还留着鹤羽的触感,鼻尖还能闻到鹤身上的清味(混着竹香与松烟味),这只小小的鹤影,是他术法进阶的新起点,是“意、炁、势”合一的第一次成功,更是日后那只大闹天宫、搅动三界的“齐天大圣”,在斜月三星洞留下的,又一抹鲜活而深刻的印记。

夕阳的最后一缕光透过洞顶的透气孔,洒在师徒二人身上——须菩提的月白道袍泛着淡淡的金光,淡青色的长髯像染了晚霞,连拂尘的白马尾穗子都沾了点红;孙悟空的浅褐色绒毛沾着金红的光,像披了层碎阳,琥珀色的眼睛里映着灯苗,像盛着两颗小太阳。

洞外的松涛声混着桃香,飘进主洞,与丹炉的松烟味、竹笔的墨香融在一起,像一首轻柔的庆贺歌——时而轻缓,像鹤落滩的节奏;时而灵动,像猴蹦跳的模样,为这初成的“鹤影”,也为这只石猴的成长,缓缓唱着,直到夜色漫过洞顶,油灯的光愈发亮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