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棋战周特大~~言之试金
一号台。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的焦点战,无声的战场。
空气凝滞,无数目光聚焦在这方寸棋盘。赵昭明能感受到那些视线试图穿透他的平静,窥探这位新科省冠是续写传奇还是昙花一现。
周正豪端坐对面。与蒋哲的锐利不同,他如深潭静水,气息沉定,目光落在棋盘上便隔绝了所有喧嚣。这份极致的专注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猜先,赵昭明执红。
他毫不犹豫,炮二平五。中炮!血脉中最熟悉、最具攻击性的起手,是他对自己和棋道的宣誓——无论内心如何波澜,棋枰之前,他仍是敢于亮剑的棋手。
周正豪几乎不假思索,马8进7,屏风马,稳如磐石。
几步常规出动后,赵昭明车一平二,周正豪应以车9平8,形成中炮直车对屏风马平炮兑车的经典局面。
局势看似平稳,赵昭明却警惕至极。周正豪绝不止步于此。
果然,就在赵昭明思索之际,周正豪出手了!
他没有选择常见的过河炮或巩固中路,而是走了一步极其冷僻、甚至堪称复古的——马2进3?
这步跳马看似寻常,却瞬间让赵昭明浑身紧绷!这不是现代屏风马体系里的招法!它的古老与冷僻,触动了赵昭明记忆深处的某根弦!
紧接着,周正豪车1进1,起横车!
一个极其古老的布局雏形,浮出水面。
赵昭明心脏猛跳,强压悸动,依谱而行,车二进六,过河车压制。
周正豪面不改色,卒3进1?!
再冲三卒!
这几步组合,如同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密码被骤然激活!赵昭明瞳孔微缩——这分明是一部他曾在明代棋谱孤本中见过的、后世早已失传的、以凶险诡谲著称的布局变例!周正豪怎么会……?!
未及深思,周正豪下一手如惊雷炸响棋盘!
炮2进1!
右炮抬一步,并非保马,而是暗藏凶狠陷阱!
《橘中秘》!弃马十三招!而且是其中最为偏门、后世认为有缺陷而几近摒弃的一个古老分支!
“哗——”观众区和棋手席中,识货者发出低呼。谁曾想,沉稳的周正豪,竟在全国赛首轮祭出如此冷僻凶险的古谱飞刀?
“周老师怎么会用这个?太冒险了!”
“这棋几百年前的了!赵昭明危险了!”
“我就说周老师有准备!这刀太冷了!”赛前开盘者几乎兴奋拍案。
陈放猛地站起,脸色凝重。这完全超出他们的准备!周正豪此举,无异于豪赌,赌赵昭明不识此变或算不清复杂变化!
赵昭明只觉一股寒气窜上脊背!冷汗瞬间湿透内衫。他岂止认识?在明代,他曾亲历此局,深知其中杀计算渊!周正豪不仅用了,而且直指变例最核心、最考验红方算度的要害!
对方弃马是假,后续利用红方吃马后的阵型弱点,通过精巧严厉的连续先手强夺主动,甚至撕裂防线,才是真意!
吃,还是不吃?
吃,则必须面对暴风般的后续,一步错,满盘输。不吃,则让黑方得逞,红方先手尽失。
时间流逝。棋钟嘀嗒如催命符。他能感到周正豪平静目光下的锐利审视。
混乱、震惊、难以置信……种种情绪在他脑中翻滚。一瞬间,他仿佛觉得对面不是周正豪,而是某个来自明代、深谙古谱杀着的幽灵。
不行!不能乱!
他猛咬舌尖,刺痛让他挣脱混乱。越是危急,越要冷静!玄嗔的告诫、陈放的信任、自己跨越时空的棋道追求……岂能倒在这一步古飞刀之下?
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明代孤本的记忆碎片疯狂涌现,与现代棋理、“势”的感悟碰撞、印证……
他发现,古谱某些应对在现代棋理看来并非最优,甚至有疏漏!周正豪的变招虽凶,也非无懈可击!它过于追求战术极致,反而在某些环节留下了细微的、“势”的间隙!
不能完全循古!必须融合古今,寻得生路!
长考二十分钟,赵昭明额角见汗。在众人以为他即将被飞刀击溃时,他动了!
他没有直接吃马,而是先走了一步兵五进一!
冲中兵!一步极具现代进取意识的棋,意在加强中路,干扰黑方计划,试探应手!
周正豪眼中第一次闪过明显讶异。这步棋,完全不在他所研任何古谱应对中!赵昭明未陷陷阱,反将局面引向更复杂、未知的领域!
他不得不应卒5进1,吃掉红兵。
赵昭明等的就是这一刻!车二平三!
不吃马,反平车压马,继续牵制,保持复杂!
几步交换下来,黑方预想的弃马后凌厉攻势,因红方不循常理的应对,节奏打乱,锋芒稍挫。虽黑仍持先手,但那完美连环的杀人链条,已现细微裂痕!
此后几十回合,成为计算、意志和棋道理解的终极考验。周正豪攻势如潮,他对变例研究极深,后续手段层出不穷,精准老辣。
但赵昭明,这个融合古今棋魂的棋手,展现了惊人韧性与灵性。他以古谱根基化解古法攻击,融入现代棋理稳固阵脚,又以“势”的感知走出巧妙停着,消耗黑方先手。
他如惊涛中的扁舟,看似倾覆在即,却总在关键时刻,凭那点超越计算的“直觉”,堪堪稳住,甚至借势滑向利处。
棋局从中盘激战过渡到残局细腻较量。周正豪弃马未换得速胜,局面反趋向动态微妙的均势。
当赵昭明以一记精巧兑子,彻底化解黑方末波攻势,形成车马兵对车马卒的官和残局时,全场陷入奇异寂静。
周正豪凝视棋盘,沉默足一分钟。然后,他缓缓地、郑重地伸手示意和棋。
“和棋!一号台,赵昭明对周正豪,和棋!”裁判长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激动。
寂静打破,雷鸣掌声爆发!这掌声,不仅献给精彩绝伦的对局,更是献给赵昭明——他顶住了压力,顶住了来自棋史深处的冷箭,与当今棋王战平!
“顶住了?!”
“这计算深度……两人都是怪物吗?”
“古谱飞刀都没拿下?赵昭明太硬了!”开盘者喃喃,脸色复杂。
赵昭明深吸一口气,仿佛补回所有耗尽的氧气。极度疲惫,更多的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畅快。他抬手擦汗,指尖微颤。
周正豪起身,并未立刻离去,而是向赵昭明伸出手。脸上那古井无波的平静终于打破,流露出纯粹的、对棋艺的尊重与叹服。
“精彩。”周正豪声音沉稳,却带一丝真诚,“尤其是中盘应变,超出古谱范畴,却又合情合理。你对古谱的理解……令人惊叹。”
赵昭明起身握手。周正豪手掌宽厚有力。
“周老师过誉。您的飞刀……厉害。”赵昭明心有余悸,这是真心敬佩。
周正豪摇头,目光深邃:“这不是飞刀,是试金石。我想看看,你的根,到底多深。现在看来,比我想象的更深。”他顿了顿,意味深长,“这盘棋,给了我很多……启发。期待下次交手。”
言罢,点头离去。
赵昭明驻足回味。试金石?启发?
他默默从口袋深处掏出那点被汗水浸软的桂花糕,放入口中。甜味依旧,却似经历淬炼,带着复杂难言的滋味,渗入四肢百骸。
这盘棋,他没赢,但似乎……也没输。他守住了某种比胜负更重要的东西。
而就在此时,或许是极度紧张后的松弛,或许是周正豪深不可测的棋风刺激,他脑中关于明代那孤本棋谱的记忆骤然清晰。他甚至“看”到谱上一处模糊注解旁,画着一个极淡的、此前未留意过的标记——那形状,竟与他手中青铜棋盒上的某个纹路,隐隐相似……
一个冰冷的激灵,毫无预兆地窜过他的脊背。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