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新的枪械
长条桌上铺着蓝色桌布,摆放着三种枪械,每种各有五支。
其中一种是从广东辗转而来的鸟嘴铳,在大明,这算得上质量上乘的火绳枪了,还有一种是李公子耗费高价,从澳门的佛郎机人处购得的西班牙制燧发枪,最后一种则是研究所历经无数日夜仿制出来的隆庆式燧发枪。
单看外观,隆庆式燧发枪比广东造的要出色一些,但相较于西班牙步枪,还是稍显逊色,这是工艺水平存在差距所致,不过当下这个时期,各方倒也半斤八两,谁也不必取笑谁,差距并不算大。
张鉴满眼温情地抚摸着一杆燧发枪,向李公子细细解释:“咱自家的虽说模样比不上那西洋货,可胜在枪机构造简单,零件少了两成,而且击发成功率还更高呢。”
李公子听了不禁打了个寒颤躲到掩体后面,说道:“开几枪试试,看看是不是真有你说的这么好。”
随后,几个枪械师上前,拿起广州造的火绳枪开始进行装填操作。
他们先将引药倒进引药锅,然后盖上锅盖,接着按顺序装入火药,用通条压实,再填入弹丸,之后又进行压实,最后点燃火绳,把火绳固定在火绳夹上,这样击发预备工作就完成了。
几个枪械师也同时拿起隆庆式燧发枪开始装填。
其实步骤差不多,只是少了点燃火绳和固定火绳的步骤,能节省的时间并不明显。
张鉴跟李铭说:“经过反复测算,每枪大概能节省五分之一的时间,而且因为火绳枪发射时,爆炸气体会把火绳冲飞,必须重新点燃、夹上,所以每枪都能节省五分之一时间,累加起来还是可观的。”
燧发枪真正的优势在击发效率上,火绳枪每扣动两次扳机才成功击发一次,燧发枪却十有八九能打响,火绳枪哑火后要重新夹火绳,燧发枪只用把击锤一扳就能重新击发,这样一来,节省的时间就多了不少。
在武器测试场上,五支隆庆式火枪依次完成了五发子弹的射击,而一旁的广东造火枪,多的打出了四枪,少的仅仅射出两枪,两者之间的差距清晰可见。
随后,枪械师对西班牙式步枪和隆庆式火枪进行了同步测试,从设计射速方面来看,二者几乎难分高下,不过隆庆式在射程上稍显逊色,但总体影响不大。
这一测试结果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大明的火枪制造技术已经成功追赶上了欧洲强国的步伐。
李公子对于这样的成果表示十分满意,当场便对参与研发的人员给予了丰厚的赏赐,并且热情地对他们进行了一番鼓励。
众人退下之后,研究所常务叶老汉满脸感慨地说道:“公子,小老儿敢拍着胸脯保证,这隆庆式火枪一旦拿出去,那些鸟铳肯定会立刻被替代。”他还不禁感叹道,“真没想到火铳还能有这样的设计思路。”
李铭却面色一变,果断地摇了摇头,说道:“本公子是绝对不会拿着这种半成品去丢人现眼的,你看看这慢吞吞的射速,还有毫无提升的射程,就凭这,怎么能对付得了骑兵?又怎么给戚将军提供有力的武器去抗击鞑子呢?”
以李公子那极为挑剔的眼光,又怎么能够满足于一款已经被泰西国家研发出来十几年的火枪呢?在他看来,火枪的研发必须要有更高的标准和更大的突破,才能真正在战场上发挥出强大的威力,为大明的军事力量增添坚实的保障。
要知道,在战场上,每一分射速的提升,每一寸射程的增加,都可能关乎着无数士兵的生死和战斗的胜负,虽然目前的隆庆式火枪相比以往有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李公子心中所期望的那种能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先进火枪相比,显然还有很大的差距。
李公子深知,火枪作为重要的军事装备,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在面对骑兵的冲击时,火枪的射速必须要足够快,才能在敌人靠近之前发出有效的攻击;而射程方面,也需要有足够的距离,才能在远距离上对敌人形成威慑,否则,一旦投入到实战中,很可能会因为自身的不足而导致战斗的失利。
张鉴听到这话,脸一下子红透了,那模样就好像是自己的女儿受了侮辱似的。
“公子,您再给我一些时间,我肯定能把火枪的射速提上去!”张鉴急切地说道。
“你具体有什么想法?”李铭问道。
“我参考佛郎机的原理,正在琢磨一种后装子铳的火枪。”赵士祯说着,又重新兴奋起来,“咱们可以把火药和铅丸提前装在子铳里,这样一来,只要在子铳的尾部插上药捻,就能把药池去掉了。”
“这个法子用在火绳枪上应该行得通,不过要是换成隆庆式,就得好好想想怎么击发了。”赵士祯有些遗憾地感慨道。
李铭听完,眨了眨眼,盯着张鉴看了半天,然后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赞道:“你简直就是个天才!”
这不就是原始的定装子弹嘛。
“啊,公子,这么说我的思路是对的?”张鉴惊喜万分。
“没错,道理是对的,可这步子迈得太大,容易出问题。”李铭微微一哂,接着说道,“你这枪的设计,就好比是后装步枪的定装弹,气密性比起现在的前装枪,那可差得远了。就目前黑火药的水准,这射程根本不堪入目。”
张鉴听了,不禁像泄了气的皮球,没了方才的劲头。
“所以说啊,枪械这东西,理念再先进,也得能实际应用才行。”李铭一边说着,一边看着张鉴。
见赵士祯被打击得有些萎靡不振,李铭又露出一丝笑意,宽慰道:“不过呢,可以先试着搞搞纸壳定装子弹,这东西造起来不难,就算没人教你,自己琢磨琢磨也能会,而且有了它,射速能提高不少呢。”
“再给它配上个刺刀,隆庆式就先这么定下来吧。”李铭大发慈悲,通过了这款枪的设计验收。
“公子,您之前不是还说这枪根本拿不出手吗?”叶铁匠满脸疑惑地问道。
“我是说,你们现在可以把精力放在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上,同时也要想办法提高枪管的质量,还有火药的威力。”李铭转头看向一旁的张载,吩咐道,“你帮着一把,争取早点把那手工镗床给造出来……”
这时小福满脸慌张跑了进来。
“怎么了?”李铭正准备给大家讲讲灌钢法的改进方案,冷不丁被小福这慌慌张张的模样吓了一跳。
“公子,出大事了!”小福脸色煞白,凑到他耳边,压低声音说了几句话。
众人只见平日里沉稳淡定的李公子,听完后脸色骤变。
“走,我们先回去!”李铭心里乱成一团,转身对大伙说道:“庆功宴就没法参加了,你们按我刚刚说的几个点改进,下个月我再来看。”
“是。”众人一听,猜到又有大事发生,心里都揪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