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天灵初现
玄清宗的山门常年笼罩在云雾之中,七十二峰如青笋般刺破苍穹,唯有主峰瑶光峰顶的观星台,能彻夜望见星河运转。
永安三十七年,秋。
观星台的青石地面上,盘膝坐着一位身着月白道袍的少女,她约莫十二三岁年纪,身形单薄得像一片初萌的竹叶,却脊背挺直,双目微阖,指尖掐着玄清宗最基础的引气诀印。她便是祝瑶,三年前被玄清宗掌门拂尘真人从山脚下的孤儿院里带回,因根骨奇佳,直接收为亲传弟子。
“师尊,她的灵力波动……不对劲。”观星台边缘,一位须发皆白的长老低声对拂尘真人说,手中的测灵石正发出刺眼的莹白光芒,“寻常弟子引气入体,灵力该如溪流般平缓,可她的……像是藏着一条奔涌的江河。”
拂尘真人手持拂尘,目光落在祝瑶身上,眼底是化不开的凝重。他袖口微动,一枚比长老那枚更为古朴的测灵石悄然飞出,悬在祝瑶头顶三尺处。灵石刚一接触到祝瑶周身的灵气,便骤然爆发出璀璨的光芒,光芒中竟隐隐浮现出一道虚影——那是一株通体莹白的灵草,叶片上脉络清晰,每一片叶尖都凝结着一滴仿佛能映照天地的露珠。
“是……天灵草虚影!”旁边的长老失声惊呼,“传说中只有千年难遇的天灵体,才能在引气阶段引动测灵石显化天灵草!”
拂尘真人的拂尘顿了顿,低声道:“我三年前带回她时,便觉她根骨异于常人,却没想到……竟是天灵体。”
天灵体,修仙界百年难遇的体质,天生与天地灵气共鸣,修炼速度是常人的数倍,可一旦觉醒,便会被天道记挂——古籍记载,天灵体生来便背负着“镇厄”之命,凡世间有大灾大难,尤其是关乎人、仙两界平衡的浩劫,天灵体必会被卷入其中,或成救世之主,或成殉道之魂。
祝瑶似乎察觉到了头顶的异动,缓缓睁开眼。她的眸子很亮,像盛着瑶光峰顶最纯净的雪水,却又带着不符合年龄的清冷:“师尊?”
拂尘真人收回测灵石,走上前,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她的头:“瑶儿,你可知自己的体质?”
祝瑶摇头,她只知道自己修炼比同门师姐妹快些,却从不知这体质还有名字。
“你是天灵体。”拂尘真人的声音很轻,却带着千钧重量,“生来便要承担一些东西。但你放心,师尊会护着你,玄清宗也会护着你。”
祝瑶眨了眨眼,没有追问“要承担什么”,只是乖乖点头:“弟子听师尊的。”
那时的她,还不懂“天灵体”这三个字背后意味着什么,不懂“镇厄”之命会将她推向怎样的深渊。她只知道,玄清宗是她的家,拂尘真人是她唯一的亲人,只要能留在师尊身边,哪怕要承担再多,她也甘之如饴。
接下来的三年,祝瑶的修炼进度震惊了整个玄清宗。别人需要三年才能突破的炼气期三层,她只用了三个月;别人苦修五年才能掌握的基础法术,她看一遍心法便能施展得行云流水。到了十五岁那年,她已突破至筑基期,成为玄清宗近百年来最年轻的筑基弟子。
可随着修为的精进,祝瑶也渐渐发现了不对劲。每到月圆之夜,她的灵台便会隐隐作痛,脑海中偶尔会闪过一些破碎的画面——漫天的黑雾,嘶吼的恶鬼,还有一道不断扩大的、散发着阴冷气息的裂缝。
她问过拂尘真人,师尊却只是摇头,只说让她潜心修炼,待修为足够高深,自然能明白一切。
这是她命中一劫,而他这个做师尊的,自然不能眼睁睁望着她赴这必死的劫。
而拂尘真人自参透祝瑶宿命之劫那一天起,便一直在寻找避免之法,这一查便查到了皇室宝物凤鸣取环身上。
“看来,要去皇宫一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