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夜伐恶与蒋善分别后,带着一队伤者悄然返程。马车吱呀作响,碾过崎岖山路,月光如水,洒在众人疲惫的面容上。小铃铛躺在其中一辆马车上,脸色苍白如纸,胸口的箭伤虽已包扎,却仍渗出血丝。
“这孩子的伤拖不得。“伐恶皱眉,指尖轻轻拂过小铃铛的额头,一缕真气渡入,少年紧蹙的眉头稍稍舒展。
这些伤者多是附近乡民,马车在月色下七拐八绕,行了约莫二十里路,忽地拐进一处僻静山谷。四面环山,隐约可见几处村落茅舍,小铃铛的家便蜷缩在最南边的山脚。
李海驾着车,回头低声道:“前面就是小铃铛的家了,只是……“
伐恶抬眼望去,只见山脚处几间茅草屋歪歪斜斜地立着,屋顶漏着天光,墙缝里钻出几丛野草。两个汉子刚抬着小铃铛走向那三间破草房,伐恶便皱起眉头——茅草屋顶漏着天光,屋内杂物横陈,活像被野猪拱过的菜畦。
“这屋子四面漏风,如何养伤?“她声音冷冽,指尖不自觉地捻紧袖口。
刘爷爷搓着皲裂的手叹道:“姑娘啊,穷人家实在腾不出像样的地方……““山上可有山洞?“伐恶突然问道。
李海凑过来插话:“屋后倒有个山洞,只是空荡荡连块平整石头都没有,重伤之人哪能……“话未说完就被伐恶截断:“抬进去便是。“她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众人只得照办。
待汉子们将小铃铛安置在洞内岩台上,伐恶又吩咐:“需得找个妇人帮忙守洞,端茶递水少不了人手。“李海一拍脑门:“让我家妹子李梅来!“当火把照亮幽深的洞窟时,潮湿的岩壁泛着青光,活像巨兽的脏腑。
伐恶突然掐诀念咒,广袖翻飞间,洞中竟平地起风云——青苔密布的岩壁忽如蛇蜕皮般褪去糙壳,露出白玉似的光滑墙面;腐朽的霉味被檀香取代,雕花拔步床从虚空中浮现,锦被上的缠枝纹竟似活物般微微颤动;两盏水晶宫灯自岩缝生出,将洞窟照得恍若仙宫。
两个汉子看得眼珠发直,差点跪倒在地。伐恶却只淡淡道:“去吧,叫李梅带些热水来。“待众人魂不守舍地退去,她指尖轻点岩壁,一道琉璃屏障悄无声息封住了洞口——这下,连月光都休想窥探洞中玄机了。
这时,忽然听见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他回头望去,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翩然而入。她上身穿着碎花布衫,下身一条青紫色罗裙,活脱脱是个水灵灵的乡下姑娘。“你是李梅?“他问道。
少女点点头,忽然瞪大眼睛惊呼:“伐恶姐姐!这、这些东西是哪儿来的?怎么一转眼,这山洞里就变出这么多床铺桌椅?“伐恶嘴角微扬,轻声道:“莫要打听这些物事的来历。你只管好生照看小铃铛便是。现在去洞口守着,别让闲杂人等进来。“
李梅应了声,转身往洞口走去。到了那儿,她惊讶地发现原本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此刻竟凭空多了两扇厚重的木门。她满心疑惑地将门关严实,静静守在门边。伐恶从袖中取出一个银针筒,手法娴熟地在昏迷的小铃铛额头和周身要穴施针。
随后她盘膝而坐,将体内真气缓缓渡入少年体内。约莫一炷香工夫,小铃铛苍白的脸色渐渐泛起红晕。她利落地拔出插在少年胸前的羽箭,敷上药膏,这才起身到旁边的椅子上歇息。她拎起茶壶,往翡翠杯中斟了杯清茶,静静品着。天光渐亮时,李梅挎着竹篮回到洞中,里面盛着热腾腾的米粥和馍馍。
“姐姐,我带了些吃食来。小铃铛的伤势如何了?““已无大碍。“伐恶答道。李梅望向床榻,只见小铃铛气色红润,伤口也愈合了不少,不禁惊叹:“姐姐的医术当真神乎其技!什么时候能教教我?学会了也好给乡亲们看病。“伐恶微微颔首:“也罢,待得了空闲,便传你些皮毛。“
两人就着清粥闲话家常。李梅好奇地问:“听说姐姐是昆仑山修道的仙人,山上是不是人人都像姐姐这般神通广大?“伐恶莞尔一笑:“各修各的道,各有各的缘法。““要是我也能学得这些本事该多好。“李梅眼中闪着憧憬,“不仅能治病救人,更不怕那些官兵恶霸欺负人了。“
三日后,小铃铛果然苏醒过来,已能下地行走。回到家中,老爷爷见孙子康复如初,激动得老泪纵横,连声说多亏伐恶姑娘妙手回春。这时李海携着李梅含笑而来,刘爷爷又要下跪道谢,被伐恶连忙扶住:“老人家不必如此。“闻讯赶来的村民们见小铃铛活蹦乱跳的样子,都交口称赞:“不愧是昆仑山来的高人,三天就能起死回生!“
李海诚恳地说:“我让拙荆备了顿便饭,恩人一定要赏光。“伐恶推辞不过,只得随他们前往。席间众人其乐融融,李梅忽然提议:“姐姐既是修道之人,长住小铃铛家也不是办法。咱们山里原有个道观,只是年久失修。如今姐姐救了乡亲们,不如大伙儿凑些银钱,把道观修缮一番,给姐姐作清修之所?“
李海拍腿叫好:“妹子这主意妙啊!我这就招呼兄弟们动手,定要给伐恶仙姑修个像样的道场!“
伐恶连连摆手推辞,可乡亲们一听这事儿,个个乐得合不拢嘴,七嘴八舌嚷道:“修!必须修!咱们砸锅卖铁也要把道观拾掇利索,让仙姑住得舒坦!“在他们眼里,这位能掐会算的女道长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活菩萨。伐恶拗不过众人的热乎劲儿,只得由着他们张罗。
不出半月,那破败道观竟焕然一新。乡亲们敲锣打鼓把伐恶迎进门,非要她给道观起个新名号。伐恶捻着拂尘沉吟道:“观音座下有金童玉女,与道家也算同根同源。不如就叫'玉女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