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谁吃了我的香火
书名:午夜诡事 作者:一念化生 本章字数:3223字 发布时间:2025-10-03


你去过乡下的小庙吗?不是城里香火鼎盛的大寺,就是村口老槐树下搭的那种,矮矮的土墙,屋顶盖着旧瓦片,里面供着本地的山神爷,泥像脸上的油彩都裂了纹。守庙的人大多是老人,守着一炉香、一盏灯,也守着村里人的念想。今天要讲的这个事儿,是我去年去乡下采风时,从守庙的王大爷嘴里听来的。那天傍晚下着毛毛雨,庙里的香烛味混着泥土味飘过来,王大爷坐在供桌旁的小马扎上,抽着旱烟,烟杆在地上磕了磕,说:“那半个月,我天天夜里睁着眼到天亮,总觉得供桌底下,有双眼睛盯着我。”

王大爷今年六十八,守村口的山神庙快二十年了。庙小,事儿不多,每天就是扫扫院子、给山神爷换盏新灯、添把新香。香是他自己扎的,粗粗的艾草杆裹着黄纸,点着了烟味淡,还能驱蚊子;供品也简单,有时候是村民送的馒头,有时候是他自己买的苹果,摆在上供的红盘子里,每天一换,从不隔夜。村里人种地前会来烧炷香,求个风调雨顺;小孩丢了东西,家长也会来拜拜,说山神爷能指路。

去年夏天,怪事开始了。

一开始是香灰不对劲。那天早上,王大爷像往常一样去添香,刚点上三炷香,插在供桌中间的香炉里。转身去扫院子,也就半个钟头的功夫,回来一看,香炉里的香还燃着,可本该落在炉里的香灰,却一点都没有——他伸手摸了摸炉壁,凉得像刚浸过庙后的井水,明明昨晚还点过香,炉子里却没一点余温,连香灰该有的细粉都没沾在指腹上。

他以为是风吹的,可庙门是关着的,窗户也只开了个小缝,风根本吹不进香炉里。他没当回事,又添了一炷香,盯着看了会儿,香灰慢慢往下掉,落在炉里,好好的。“许是刚才眼花了。”他嘀咕着,收拾好东西就回了自己的小偏房。

可第二天,更怪的事儿来了。

他前一天晚上摆的供品,是两个白面馒头,放在红盘子里,盖着块干净的纱布。早上起来一看,纱布被掀开了一角,盘子里的馒头少了一块,不是被老鼠咬的——咬痕整整齐齐的,像人用牙啃了一口,还留在馒头上,牙印小小的,边缘带着点不齐的小缺口,像是小孩的牙。

王大爷这下慌了。山神庙虽小,可从没出过这种事。他在庙里转了一圈,门窗都好好的,供桌底下、神像后面,都找了,没藏人,也没见老鼠洞。他问村里早起下地的人,有没有人凌晨来过庙,大家都说没有。“总不能是山神爷自己吃了吧?”有人跟他开玩笑,可王大爷没笑——他守了二十年庙,知道山神爷是村民的念想,哪会真的吃馒头。

从那天起,庙里的怪事就没断过。

香灰还是天天少,有时候刚点上的香,抽根烟的功夫,香灰就没了;供品也总被啃——今天啃口馒头,明天咬口苹果,后天连他放在供桌上的半块饼子都没放过,咬痕还是带着小缺口的样子。更吓人的是,夜里开始有声音了。

王大爷住的偏房,离供桌就隔了一道土墙。每天半夜,他都能听见供桌那边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像是有人在轻轻嚼干馒头,还有“吧嗒嘴”的动静,细细的,在静夜里特别清楚。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拿着手电筒,轻轻推开门,往供桌那边照——

供桌上的灯还亮着,昏黄的光打在山神爷的泥像上,影子歪歪扭扭的。香炉里的香还燃着,香灰又没了,红盘子里的苹果少了一半,咬痕还是带着小缺口。可供桌周围,空无一人,只有风吹着庙门,“吱呀”响了一声。

手电筒的光柱在屋里扫来扫去,突然,他看见供桌底下,有个小小的黑影,一闪就没了。

“谁?”他喊了一声,声音在空庙里回荡,没人应。他走过去,蹲下来看供桌底下,只有一层薄薄的灰尘,还有个小小的脚印,像是小孩光脚踩的,五个脚趾印清清楚楚印在灰尘上。

王大爷这一夜没睡。他坐在偏房里,听着供桌那边的咀嚼声,心里又怕又急。到后半夜,嚼东西的间隙,风从窗缝里钻进来,他突然听见一声模糊的“王爷爷”,细得像蚊子叫,刚飘进耳朵就没了——他猛坐起来,攥着手电筒往门口凑,再听,只有“窸窣”的咀嚼声还在,像是刚才的声音从没出现过。他想过辞了守庙的活儿,可又舍不得——这庙是他看着修的,香火是他一点点盼起来的。他也想过找村里的年轻人来帮忙,可又怕人家说他老糊涂了,瞎编怪事。

直到第七天,村里的老支书来看他,见他眼圈发黑,精神不好,问他怎么了。王大爷把这几天的怪事一五一十说了,老支书皱着眉,走到供桌前,盯着红盘子里剩下的馒头咬痕看了半天,突然说:“这牙印看着眼熟——十年前小石头来蹭馒头,就爱这么小口啃,咬痕边缘总带点不齐的小缺口,跟这个一模一样。你还记得他吗?就是在庙后池塘里落水的那个小孩。”

王大爷愣了一下,猛地想起了小石头。那是个六岁的小孩,爹妈在外打工,跟着奶奶过。十年前的夏天,小石头总来庙里玩,王大爷还给他过一块糖。后来听说,他在庙后池塘里捞蝌蚪,不小心掉下去,大家捞了半宿,连人带他手里攥的旧小熊布偶一起捞上来的,只是办后事时,布偶不知怎么就不见了,我以为是他奶奶收起来了,没敢问。小石头的奶奶哭了好几天,后来也搬走了,没人再提过这个小孩。

“你是说……”王大爷的声音开始抖。

“我也是听老人说的,”老支书叹了口气,“小石头活着的时候,总来庙里玩,那时候你摆的供品,他嘴馋,偷偷拿过一次,被你看见了,你没骂他,还给他了个馒头。说不定……是他还惦记着你这儿的香火和供品。”

王大爷的心一下子沉了下去。他想起十年前的小石头,圆圆的脸,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总围着他转,叫“王爷爷”。那时候小石头家里穷,奶奶很少给他买零食,他来庙里,其实是想蹭点供品吃。王大爷看他可怜,每次都会多放个馒头,摆在供桌最边上,说是“给山神爷的小徒弟留的”,小石头就会偷偷拿了,跑出去吃。

“可他都走了十年了……”王大爷的眼睛红了。

“或许是他没走干净,”老支书说,“也或许,是他还记着你给的馒头,想回来再吃一口。你试试,今晚多摆点供品,跟他说说话,说不定就好了。”

那天晚上,王大爷做了一大碗白面馒头,还买了个西瓜,切成小块,摆在供桌上,红盘子摆了满满一桌。他点上三炷香,坐在供桌旁的小马扎上,对着空无一人的庙屋,轻声说:“小石头,爷爷知道是你来了。以前你爱吃的馒头,爷爷给你摆了好多,还有西瓜,你最爱吃的甜西瓜。你要是饿了,就吃,别偷着吃,爷爷不怪你。香灰你要是喜欢,也拿,就是别吓着爷爷,好不好?”

说完,他就回了偏房,没关门,留了道缝,能看见供桌那边的灯。

那天夜里,供桌那边又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还有“吧嗒嘴”的动静,可王大爷没怕,反而觉得心里暖暖的。他听着那声音,慢慢睡着了,睡得特别香。

第二天早上,王大爷醒过来,赶紧去看供桌——

桌上的馒头少了三个,西瓜也少了两块,咬痕还是带着小缺口的样子。香炉里的香燃尽了,香灰好好地落在炉里,一点没少。供桌底下,那个小小的脚印还在,旁边多了几滴湿痕,像刚踩过池塘水,绕着供桌转了一圈,最后停在布偶旁边——那是个旧的小熊布偶,耳朵都掉了一只,正是十年前小石头攥在手里落水的那只。

王大爷拿起布偶,布偶上还带着点潮湿的水汽,像是刚从水里捞出来的。他把布偶放在供桌最边上,跟馒头摆在一起,说:“小石头,布偶爷爷给你留着,以后想吃馒头了,就来,爷爷天天给你摆。”

从那天起,庙里的怪事就没了。

香灰不再少,供品还是会少一点,每次都是三个馒头,一块西瓜,不多不少,像是约定好的。夜里的咀嚼声还在,可王大爷听着,不觉得怕了,反而觉得像是有个小孩在身边,陪着他守庙。有时候,他会对着供桌说话,说村里的事,说天气好不好,说自己的腿疼,像是对着自己的亲孙子说话。

后来,村里有人来庙里烧香,问王大爷:“供桌上怎么总摆着个旧布偶啊?”王大爷就说:“那是山神爷的小徒弟,帮着山神爷看庙的,得给人家留个位置。”

有人还说,有时候傍晚路过庙,能看见供桌旁有个小小的影子,坐在小马扎上,像是在吃馒头,可走近了,影子就没了,只剩下桌上的馒头,少了一个。


你说,这世上的香火,有给神的,有给人的,也有给那些没走干净的念想的。有时候,所谓的“怪事”,不是鬼在吓人,是有人在记着你,记着你给的一口馒头,记着你给的一个布偶。要是你哪天也遇到“谁吃了我的香火”,别着急害怕——或许,只是个记着你的人,回来再跟你要一口吃的,再跟你说一句,藏了很久的“谢谢”。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午夜诡事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