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学做衣服
书名:卤香定九州 作者:无罪之夜 本章字数:3012字 发布时间:2025-10-03


第二天一早,王财没去摆肥皂摊子,而是去了“悦来酒楼”找李二。李二是辰州本地人,二十多岁,为人实在,跟王财关系不错,之前也帮他给掌柜通的消息,才能吃上热饭,现在常买他的肥皂。


李二正在后厨扫地,看见王财进来,笑着说:“王兄弟,今天怎么有空来?没去卖肥皂?”


王财拉了把椅子坐下,叹了口气:“李哥,别提了,刘三模仿我卖肥皂,半文钱一块,我的生意全黄了,一块都卖不出去。”


李二放下扫把,擦了擦手,给王财倒了碗水:“我知道刘三那事,他的肥皂,我后厨试过一次,掌柜的差点没把我气死。”


王财愣了一下:“李哥,你也买了他的肥皂?”


“可不是嘛,”李二皱着眉头,“前几天听脚夫说他的肥皂便宜,我本想着可以便宜些,就买了一块,想让后厨试试洗盘子。结果你猜怎么着?盘子上的油污越洗越粘,肥皂渣子粘在盘子上,刮都刮不掉,最后还是用碱面才洗干净的。后厨的张师傅骂了我一顿,掌柜的打了我一顿,说再也不用那破肥皂了。”


王财苦笑了一下:“是啊,他的肥皂没熬透,就是个摆设,可脚夫们图便宜,还是买。”


李二喝了口水,叹了口气:“王兄弟,不是哥说你,你这肥皂生意,确实没门槛。草木灰和废油脂,谁都能弄到,熬煮的法子,看两眼就会,被人模仿是早晚的事。你要是再跟刘三打价格战,只会亏本,这生意,怕是做不长久了。”


王财的心沉了下去:“那我该怎么办?我除了做肥皂,别的也不会啊。”


“要不你换个生意?”李二想了想,说,“比如做吃的,卖包子馒头,或者缝补衣服,这些活儿需要手艺,刘三那泼皮学不会。”


“缝补衣服?”王财眼睛一亮,他想起上个月,张老栓跟他说过的话。但当时他想到的是钱不够,但现在没有办法了,可以试下。


张老栓看着脚夫们扛活,指着他们的衣服说:“王小子,你看这些脚夫,衣服都是破了补,补了破,膝盖、肘部全是补丁,可没几个人会缝补,补的补丁不结实,穿两天就破了。他们赚得少,买新衣服舍不得,要是有人能把旧衣服改得耐穿,再缝补得结实点,肯定生意好。”


当时王财正忙着卖肥皂,没把这话放在心上,现在李二一提,他忽然觉得,这是个好主意!缝补衣服、旧衣改造,需要针线手艺,刘三一个泼皮,连针都拿不稳,肯定学不会;而且脚夫们确实需要耐穿的衣服,这生意比肥皂生意更实在,利润也更高——补一件衣服能收两文钱,改一件旧衣能收五文钱,比卖肥皂赚得多!


王财一下子来了精神,拉住李二的手:“李哥,你说得对!缝补衣服、旧衣改造,这生意能做!张老栓还跟我说过,脚夫们缺耐穿的衣服,我要是做这个,肯定行!”


李二笑着说:“可不是嘛!你这么聪明,一点就透。肥皂生意没门槛,再耗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不如趁早转方向,这旧衣改造,是门手艺活,别人想学也学不去!”


王财谢了李二,脚步轻快地回到码头。他蹲在河边,看着刘三的摊子,刘三还在扯着嗓子吆喝:“黑肥皂!半文钱一块!最后几块了!”脚夫们围过去,抢着买,刘三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好像打赢了胜仗一样。


王财心里却再也没有之前的急和气了,他想:肥皂生意确实没前途,就算没有刘三,也会有张三、李四来模仿,与其在这里耗着,不如趁早转方向。旧衣改造需要手艺,我可以学,刘三学不会;脚夫们需要耐穿的衣服,这是实实在在的需求;而且这生意利润高,能让我攒够钱,过安稳日子。


想通了这一点,王财心里像打开了一扇窗,亮堂起来。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决定:放弃肥皂生意,转行做旧衣改造!


第二天一早,王财把剩下的两百多块肥皂都摆了出来,还找了块木板,用炭笔写了几个大字:“肥皂清仓,三文钱两块,最后一天。”


脚夫们围了过来,赵大胆第一个开口:“王兄弟,你这是啥意思?不做肥皂生意了?”


王财笑着说:“赵哥,我不做肥皂了,以后专门给大家缝补衣服、改造旧衣,保证缝得结实,改得耐穿,补补丁两文钱,改旧衣五文钱。这些肥皂都是好肥皂,熬透的,便宜卖给大家,算是感谢大家之前照顾我的生意。”


赵大胆愣了一下,然后笑着说:“好啊!王兄弟,你这人心善,做啥都能做好!我买十块肥皂,家里能用一阵子,再把我这条破裤子给你,你帮我补补,膝盖都磨破了,穿不了几天了。”


“我也买五块!”“给我来三块!”“王兄弟,我这件上衣袖子破了,你帮我改改,改成坎肩,干活方便!”脚夫们纷纷掏钱买肥皂,有的还把身上的破衣服脱下来,递给王财。


王财忙了一上午,两百多块肥皂全卖完了,回笼了三百多文钱。他把钱小心翼翼地放进钱袋,心里松了口气——这些钱,够他买针线、顶针、粗布。


下午,王财去了集市,买了几捆粗棉线(脚夫们衣服要结实,粗棉线最耐用)、几个顶针、一把剪刀,还买了两块便宜的粗布,用来打补丁。然后,他又去找了张老栓。


张老栓听说王财要做旧衣改造,高兴得不得了:“好小子!有眼光!这生意能做!我教你,保证你学得会!”


张老栓把王财领进屋里,拿出自己的针线筐,教他怎么选线:“脚夫们干活累,线要选粗棉线,颜色要跟衣服相近,这样补出来好看;缝补丁要打斜针,针脚要密,这样补丁不容易掉;改旧衣的时候,要先量尺寸,把破的地方剪掉,再重新缝,比如破裤子可以改成短裤,破上衣可以改成坎肩,这样既耐穿,又方便干活。”


王财学得很认真,张老栓教一遍,他就跟着做一遍,从穿针引线,到打补丁,再到改旧衣,一点点摸索。张老栓看着他,笑着说:“你这孩子,手巧,学得快,用不了几天就能出摊了!”


过了三天,王财的旧衣改造摊子在老槐树下摆了起来。他把针线筐放在桌子上,还挂了块牌子:“旧衣改造缝补,补补丁两文,改旧衣五文,保证耐穿。”


第一个顾客还是赵大胆,他把那条破裤子递过来:“王兄弟,麻烦你了,尽量缝得结实点,我还想穿半年呢。”


王财接过裤子,看了看,膝盖处磨破了一个大洞,边缘的布都起了毛。他拿出粗棉线,选了个跟裤子颜色相近的灰色,然后把裤子铺在桌子上,剪了块粗布,比着破洞的大小,裁了个菱形的补丁,然后用顶针顶着针,一针一针地缝,针脚又密又匀,斜着缝过去,牢牢地把补丁固定在裤子上。


缝好后,王财把裤子递给赵大胆:“赵哥,你试试,肯定结实。”


赵大胆接过裤子,摸了摸补丁,又拽了拽,补丁纹丝不动,他高兴得哈哈大笑:“好!好!比我之前补的结实多了!王兄弟,你这手艺,没的说!”他掏出两文钱递给王财,又说:“我回去跟兄弟们说,让他们都来找你!”


果然,没过几天,王财的旧衣改造摊子就热闹起来。脚夫们纷纷把家里的破衣服拿来,有的让补补丁,有的让改款式,王财忙得不可开交,每天收摊时,钱袋都鼓鼓的。


有次,张老六把一件破得没法穿的长衫拿来,让王财改成坎肩。王财把长衫的袖子剪掉,又把领口改小,还在肩膀处缝了两块补丁,这样更耐穿。张老六穿上坎肩,高兴地说:“王兄弟,你这改得太好了!比新的还舒服,干活也方便,以后我再也不用买新衣服了!”


王财的生意越来越好,不仅脚夫们来找他,连码头边的船工、小贩,都把旧衣服拿来改造。他赚的钱比卖肥皂时还多。


而刘三呢?他的肥皂生意没撑多久。脚夫们用了几次他的劣质肥皂,就再也不买了——毕竟,再便宜的肥皂,洗不干净东西,也是浪费钱。后来,刘三的摊子前再也没人了,他挑着空筐子,在码头转了几天,见没人买他的肥皂,只好灰溜溜地走了,又成了镇上的泼皮,到处混吃混喝。


那天,王财收摊回家,他想起之前卖肥皂的红火,想起被刘三模仿后的困境,想起自己果断转型的决定,忽然明白:做生意,不能只看眼前的红火,还要看长远,要是生意没门槛,被人一模仿就垮了,不如趁早转方向,找个有手艺、有需求的生意,才能长久。


现在,王财的旧衣改造生意越做越好,码头边的人都叫他“王裁缝”。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卤香定九州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