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熹微,将都市从沉睡中唤醒,但三中校园内的风暴却早已席卷了整个网络世界。
市电视台早间新闻直播间的布景灯光亮如白昼,端庄的主持人正用一种难以置信又带着几分兴奋的语调播报着:“各位观众早上好,现在为您插播一条本市热点。昨夜凌晨,我市第三中学发生了一起罕见的集体文化事件,据现场视频显示,数百名学生自发聚集于操场,齐声诵读一首尚未完成的古体诗作。这段充满青春热血的视频,在短短数小时内已获得超百万次转发。”
画面应声切换,无人机航拍的操场全景震撼地呈现在所有观众面前。
数百个明亮的光点汇聚成一个巨大的“诗”字,那是学生们高举的手机闪光灯。
镜头拉近,少年们激昂的面孔在光晕中若隐若现,他们用尽全身力气的呐喊声穿透屏幕,直击人心:“我以青春为纸,以血为墨!”
弹幕瞬间如火山喷发般密集涌出。
“卧槽!这是哪个学校?校风这么燃的吗?”
“这首诗谁写的?就凭这开篇,封神预定!”
“这难道是什么秘密的学生社团组织的快闪活动?太有仪式感了!”
“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李砚躺在自己那张狭窄的宿舍床上,单手划着手机屏幕。
当新闻画面中一个模糊的侧影一闪而过时,他认出了那是自己。
少年清瘦的轮廓在无数光点中显得格外坚定,却也格外孤独。
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抹无奈又释然的苦笑,随即翻身,用被子将自己的头整个蒙住。
“麻烦,真的来了。”他低声对自己说。
与此同时,教学楼的走廊里,一场小规模的骚动正在酝酿。
大壮,这位新晋的“传灯社”首席行动官,正卖力地将一张用马克笔手绘的大海报贴在最显眼的公告栏上。
粗犷的字体张扬而有力:
【传灯社·公告】
每周五晚七点,开放“街头诗擂”!
主题:你说,我写。
地点:钟楼下。
规则:无规则。只要是你的真心话,我们就敢为你写成诗!
海报刚贴好,立刻吸引了里三层外三层的学生围观。
“传灯社?这是什么新社团?以前没听说过啊。”
“海报上画的这个背影,不就是高三(1)班那个差点被退学的李砚吗?”一个消息灵通的男生压低声音,“听说他就是昨晚那首诗的作者,一首诗把全校同学都给整哭了!”
“真的假的?就他?那个万年吊车尾?”质疑声此起彼伏。
就在这时,校文艺社的社长挤进人群,他扶了扶眼镜,一脸严肃地看向大壮:“同学,我能加入你们吗?”
大壮咧嘴一笑,露出两排大白牙,蒲扇般的大手重重拍了拍文艺社社长的肩膀,声音洪亮:“当然欢迎!只要你敢说真心话,你就是我们的兄弟!”
校园的另一端,寂静无人的大礼堂后台,阿灯正独自坐在一片昏暗之中。
他面前摆放着那盏古朴的诗灯,他修长的指尖轻轻触碰着微凉的灯身,眉头紧紧蹙起。
那团本应稳定燃烧的灯焰,此刻却像一颗不稳的心脏,忽明忽暗,剧烈地跳动着。
闪烁的光影在墙壁上投射出三个扭曲的字迹,清晰无比——
敌将至。
苏绾的房间里,只有键盘清脆的敲击声。
她盯着电脑屏幕,将那份熬夜整理好的“张昊高三阶段所有考试作弊证据汇编”文档进行了三次加密,然后果断上传至市教育局的匿名举报平台。
在附件中,她附上了一段经过处理的音频,那是她无意中录下的某位教导处老师的私下谈话:“……有些分数,天生就不能让差生拿到,否则会严重影响我们学校的整体升学率,这个道理你们要懂……”
在附言栏,她冷静地敲下一行字:“请贵局查证三中高三(1)班近期历史模拟考试评分机制是否存在人为干预的异常情况。相关证据已附上,请明察。”
点击“发送”的那一刻,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她转过身,望向窗外。
楼下的花坛边,李砚正半蹲着身子,为一个哭泣的初一小女生轻声读着《游子吟》。
阳光洒在他身上,为他镀上了一层温柔的金色。
苏绾的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低声自语:“从前,规则是他们定的。现在,轮到我们了。”
午休时间,教室里一片嘈杂。
一只色彩斑斓的墨蝶悄无声息地飞入,灵巧地避开所有障碍,精准地落在了李砚课桌的抽屉里,绕着那支笔尖已经破损的诗骸笔轻轻盘旋。
“你的手……还撑得住吗?”小蝶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带着一丝关切。
李砚正用还不太熟练的左手在草稿纸上练习写字,他的右手手腕到指节,依然缠着厚厚的纱布,隐隐有血迹渗出。
“疼,但值得。”他头也不抬地回答,笔下的字虽然歪歪扭扭,却透着一股不肯屈服的劲儿,“以前,我总觉得诗词是用来逃避的——逃避考试,逃避现实,逃避这个无聊的世界。但现在我明白了,它不是盾牌,它是战锤,是用来砸开那些堵在我们面前的墙的。”
小蝶发出一声轻柔的叹息:“你能明白这一点很好。可你还没能真正‘贯通’那股力量。如果想在即将到来的全市诗词大赛上,堂堂正正地把张昊和他背后的一切踩在脚下,光靠昨晚那样的爆发是不够的。你必须……让更多的人听见你的声音,汇聚更多的意念。”
她的话音刚落,仿佛是在回应她的召唤,教室窗外竟毫无征兆地飞来了数十只墨蝶。
它们围绕着高三(1)班的教室翩跹起舞,翅膀上流光溢彩的纹路在阳光下如梦似幻,引得楼道里所有人都发出了阵阵惊呼。
下午的班会课,气氛异常凝重。
班主任推了推眼镜,用前所未有的严肃口吻宣布:“刚刚接到校办通知,因近期我校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文化传播现象,并接获了关于考试评分公正性的举报,市教育局决定下周派遣特派督查组进驻我校,进行为期一周的重点调查。”
“哗——”
全班瞬间炸开了锅,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两个方向——一个是淡然自若的李砚,另一个则是脸色瞬间铁青的张昊。
张昊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了一声冷哼,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在全班同学惊愕的注视下,一言不发地冲出了教室。
放学后,教学楼的男厕所里,张昊堵住了一名刚刚加入传灯社的成员,眼神阴冷地如同毒蛇。
“回去告诉李砚,”他冷笑着,将烟头狠狠按在瓷砖上碾灭,“别以为搞点小动作就能翻天。一首破诗而已,信不信我找人把你们所有相关的帖子都删光,把你们的账号都封掉?”
然而,他放出的狠话,在当晚就被现实无情地击碎了。
晚上八点,抖音热搜榜上,“三中燃诗事件”的话题以火箭般的速度蹿升至第三位。
九点,B站知识区,一个名为《从万年学渣到诗火燃校:李砚七日试炼全纪录》的混剪视频横空出世,将李砚的颓废、挣扎、觉醒与昨夜的辉煌完美地剪辑在一起,配上激昂的音乐,两小时内播放量突破两百万。
十点,微博上一位拥有千万粉丝的文化大V转发了该视频,并配文:“我们总在说文化自信,到底什么是文化自信?看看这个少年,看看这群学生。这,才是中国少年该有的样子。”
风暴,已经彻底失控。
深夜,万籁俱寂。
李砚独自一人再次来到学校的钟楼。
他没有去触碰那块残碑,只是在碑前点燃了一支从杂货店买来的普通蜡烛。
烛光摇曳中,他眼前的空间开始扭曲,漫天星河毫无征兆地再次降临,将他笼罩其中。
那个白衣飘飘的伟岸虚影缓缓浮现,这一次,李白的身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他的目光仿佛穿越了千年时空,落在李砚身上。
“欲贯古今,先动人心。”
宏大的声音在李砚的灵魂深处回响,随即,星河与人影一同消散,仿佛从未出现过。
李砚缓缓低下头,口袋里的手机恰在此时震动了一下。
他掏出来一看,是一条短信通知——【尊敬的参赛者,因舆情压力及公众呼吁,市青年诗词大赛组委会决定,将报名通道重新开放,截止时间延后二十四小时。】
他深吸一口气,拨通了苏绾的电话,声音平静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帮我准备一件新衬衫,白色的。下周,我要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叫‘天生我材必有用’。”
电话那头,苏绾轻快地应了一声“好”。
挂断电话,李砚只觉得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在胸中激荡。
胜利的曙光似乎已在眼前,他甚至能想象到自己在赛场上舌战群儒,将所有质疑彻底粉碎的场景。
然而,就在这股激昂的情绪达到顶点的瞬间,一股潮水般的疲惫感毫无预兆地从他四肢百骸涌来,瞬间抽空了他所有的力气。
这是一种精神力被过度透支后的空虚与乏力,远比身体的伤痛更让人难以忍受。
他抬头望向夜空,刚刚还清晰璀璨的星辰,在他眼中竟开始变得模糊、暗淡。
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正悄然扼住他借来的神思与喉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