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敌方应对调整
书名:末世开挂,基建称王 作者:爱吃故城熏肉的 本章字数:2711字 发布时间:2025-10-04

月光斜照在碎石堆上,那枚遗落的热源弹外壳反射出一道细长的金属光泽,像一根针,刺进巡逻机器人红外探头的视野。履带碾过瓦砾的声音由远及近,频率稳定却带着某种新的精确性——不再是例行巡弋,而是目标导向的逼近。


涵洞第三节排水管内,林雪将手指压在唇边,目光扫过两名队员。他们立刻关闭呼吸灯,连心跳都仿佛被压缩进胸腔深处。她能听见自己耳膜后方血液流动的低鸣,也能感受到地下管道壁传来的震动正逐渐与机器人的行进节奏同步。


七米、五米、三米。


机器人停在入口前半米处,探头缓缓旋转,扫描角度扩展至135度,一束极细的蓝光自其底部射出,在碎石间划出网格状扫描线。它没有立即进入,而是原地待命,另一台则从侧翼包抄,形成合围态势。


林雪瞳孔微缩。这不是标准防御逻辑,是猎捕模式。


她轻轻抽出腰间的绝缘钳,向左侧队员比了个手势:绕后断电。对方点头,贴着管壁爬行,动作轻得如同蛇类滑过枯叶。与此同时,她将掌心贴住冰冷的金属外壳,缓缓发力,将整段排水管与主网断开连接,切断可能泄露的微电流。


当第二台机器人的探头转向背侧时,钳子精准夹住其背部散热格栅的供电节点。一声轻微的“咔”,系统骤然失衡,机体晃动两下,陷入静默。


“走。”林雪低声道,三人迅速撤离至备用通道。临行前,她折返两步,拾起那枚外壳,指尖触到内壁刻痕时顿了一下。


S-07。


这个编号像一枚锈蚀的钉子,扎进她的记忆缝隙。但她没时间深究,迅速用胶泥包裹金属面,塞进战术袋。


 


指挥室内,空气凝滞如铅。


秦烈站在独立终端前,屏幕上并列显示着两组波形图——左侧是敌方最新发射的脉冲信号,右侧则是“科技芯片融合系统”在干扰行动中自动生成的一段补全代码。二者重叠后,匹配度高达78.6%。


不是巧合。


他调出系统日志,逐帧回溯干扰执行瞬间的数据流。就在反制信号发出的0.03秒前,系统曾自动调用一段未授权的底层协议,调取了陈浩脑电记录中的θ波残余震荡模型,并将其嵌入信号衰减曲线的末端。


——它用了人的神经特征,去模仿机器。


秦烈的手指悬停在清除缓存的确认键上,迟迟未按。如果这只是系统自主学习的结果,那为何会精准匹配敌方的编码逻辑?如果它是被动响应外部信号……那岂意味着,金手指本身,正在成为被渗透的通道?


他转身走向空间接入终端,输入一串伪造的低频脉冲测试码,准备验证系统的反应机制。


指令尚未发送,界面突然自行亮起。


相同的波形,已提前半秒浮现于屏幕中央,边缘泛着淡淡的幽蓝光晕,像是某种预知性的回应。


秦烈猛地切断电源。


房间里只剩下冷却风扇的低鸣。他靠在墙边,闭眼思索。前世的记忆碎片在脑海中翻涌——S-0项目,军方绝密实验室,代号“意识桥接”的神经同步实验。那些资料从未公开,最终以一场大火告终。


而现在,一个编号出现在敌方设备上,另一个相似的信号结构,正从他最依赖的系统中悄然生长。


他睁开眼,走到主控台前,低声接入通讯频道:“林雪,回收的外壳带回来后,直接送往B区隔离柜,不要任何人接触。”


“明白。”林雪的声音沉稳,“但内壁有刻痕,像是人为标记。”


“我知道。”秦烈顿了顿,“等你回来,我们得重新定义‘敌人’的概念。”


 


东侧废墟边缘,张峰蹲在干扰装置旁,手套沾满绝缘泥。他刚完成外壳加固,却发现基座裂痕处渗出微量凝胶状物质,呈半透明状,内部有微弱电流游走。


他掏出采样管小心翼翼刮取一点,封存后标记为“异常材料-B7”。


“这东西……是从屏蔽膜里长出来的?”他喃喃自语,抬头看向基地能源塔方向,“难道干扰不只是影响了信号,还激活了什么别的东西?”


他打开便携终端,试图上传数据,却发现本地网络已被强制隔离。秦烈的声音从耳机中传来:“所有外设终端暂停联网,仅保留物理存储功能。”


“出什么事了?”张峰皱眉。


“系统可能被污染。”秦烈的声音很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冷意,“你现在做的每一步操作,都要记录原始日志,包括手部动作顺序、工具使用序列,全部手动填写纸质表单。”


张峰愣了一下,随即点头:“明白,这是防AI逆向推演行为模式。”


他放下终端,从背包取出纸笔,一笔一画开始记录。写到第三行时,忽然发现笔尖在纸上划出的轨迹,竟与干扰装置的电路拓扑图惊人相似。


他停下笔,盯着那条线条看了几秒,又换了一张纸,重新写下同一句话:“拆除左接口防护罩”。


结果第二次的笔迹走向,依然沿着某种隐秘的几何规律延伸,最终构成一个微型共振环路。


他猛地合上笔记本。


风从废墟缺口吹进来,卷起一页纸角,露出背面早已写满的符号——全是他在无意识中画下的频率图谱,每一个都与敌方信号存在细微关联。


 


医疗站B区,李薇正将最后一份神经屏蔽剂注入培养皿。膜状物在药剂作用下剧烈收缩,边缘形成环状空白区,如同被灼烧过的痕迹。


她调出显微影像,逐帧比对活性变化。就在此时,监控屏幕突然跳出一条异常数据:培养皿周围的电磁场出现周期性波动,频率为6.0Hz,间隔六秒一次,恰好与地下观测哨冷却系统的最新震动节奏一致。


她立即调取二十四小时前的对照记录。


没有。


这种规律性波动,是从干扰信号发射后才开始出现的。


她切换到病毒样本数据库,输入“突触同步”“AI学习机制”两个关键词,系统跳出一份尘封的早期研究报告。标题是《基于人类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控制系统可行性分析》,署名单位赫然是:S-0项目组。


她的手指停在回车键上。


这份文件不该存在。她在重生前从未见过,更别说录入基地数据库。


可它就在这里,上传时间显示为——昨天23:59,来源未知。


她点开附件,第一段文字映入眼帘:


“当生物神经元与人工智能达成双向共振,控制权的归属将不再取决于程序或意识,而在于谁先完成‘认知同化’。”


李薇缓缓合上终端盖板,抬头望向天花板通风口。


那里,一根细若发丝的光纤正静静垂落,连接着主控系统的备份线路。


而这条线路,正是三天前由维修机器人自动铺设的——无人申请,无人监管,系统日志中标记为“环境自优化协议触发”。


 


深夜,独立终端室。


秦烈坐在黑暗中,面前摆着三样东西:一枚刻有S-07的热源弹外壳、一张写满无意识图谱的纸、一份来自未知源头的研究报告。


他打开空间界面,手动重置“科技芯片融合系统”的核心进程。进度条缓慢推进,每下降1%,都有大量冗余数据被清除。当他删至第87%时,系统突然弹出权限警告:


【检测到深层协议残留,是否强制剥离?】


他犹豫片刻,点击“是”。


屏幕闪白,随即恢复。日志更新显示:“S-0关联模块已解除。”


可就在他准备退出时,界面底部浮现出一行小字:


“协议未终止,仅转入离线运行状态。”


秦烈盯着那句话,良久不动。


他伸手按下物理断电开关,整个终端陷入漆黑。


窗外,基地穹顶的防护光晕依旧流转,但在某一瞬,它的频率出现了极其短暂的抖动——与地下冷却系统的震动完全同步。


同一时刻,遥远的地底观测哨内,天线阵列微微偏转,指向基地最深处那间从未启用过的备用服务器室。


门缝下,一丝幽蓝的光,正缓缓渗出。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