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作战计划调整
书名:末世开挂,基建称王 作者:爱吃故城熏肉的 本章字数:2897字 发布时间:2025-10-04

晨光尚未穿透基地穹顶的防护层,指挥室内的照明仍维持着昨夜未熄的冷白色。秦烈站在主控台前,指尖悬在物理断电开关上方,掌心渗出一层薄汗。他没有回头,但能感觉到身后三人沉默的注视——林雪靠在门框边,双臂交叉于胸前,作战服肩甲上还沾着昨夜涵洞撤离时刮下的泥灰;张峰蹲在角落的数据接口旁,正用绝缘钳剪断最后一根光纤,动作迟缓得像是在剥离某种活体组织;李薇则立在隔离柜前,手套紧贴玻璃,目光锁定那枚被胶泥包裹的热源弹外壳。


“所有终端离线。”陈浩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干涩而克制,“本地存储已切换至机械写入模式,纸质备份流程启动。”


秦烈终于松开手,金属开关发出沉闷的“咔”声。整面墙的显示屏瞬间黑屏,冷却风扇的嗡鸣也逐渐归于寂静。房间里只剩下通风管道细微的气流声,以及某处滴水的节奏——六秒一次,精准得如同心跳。


他转身,从空间取出一个陈旧的牛皮纸档案袋,封口用蜡封死,边缘已有轻微焦痕。这是他在重生当天,从原公司地下三层抢救出的唯一物品。从未接入过任何电子系统,也从未启封过。


“现在开始,我们不用机器推演,不用算法辅助,甚至连战术板都不能联网。”他的声音不高,却像刀锋划过铁皮,“从今天起,每一项决策,必须由人脑完成,每一份情报,必须经得起物理验证。”


林雪走上前,接过档案袋,手指轻轻摩挲封蜡。“你要查什么?”


“S-0。”秦烈说,“不是代号,是项目全称。军方十年前终止的那个神经同步实验。”


张峰站起身,手套还未脱下,指节因用力过度泛白。“可我们昨晚看到的信号结构……它和系统生成的代码几乎一致。如果连你的空间都……”


“那就说明污染不止于设备。”秦烈打断他,“它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思维路径。”


话音落下,李薇忽然抬手,示意安静。她盯着隔离柜内的一块小型电磁感应仪——那是她昨夜私自加装的监测装置。此刻,仪表盘上的指针正以极其微弱的幅度摆动,频率恰好是6.0Hz。


“它还在监听。”她低声说,“哪怕断网了,它依然在接收。”


秦烈走向会议桌,拉开抽屉,取出一叠空白图纸和三支不同颜色的记号笔。他将图纸铺开,用红笔画下一个圆圈,标注“敌方观测哨”;再用蓝笔在另一侧标出“我方主入口”;最后用黑笔在两者之间划出三条可能的进攻路线。


“林雪,你负责重建沙盘。只准用实物标记,不准扫描建模。”他递给她一盒微型金属模型,“张峰,你协助她,但所有操作必须记录在纸质日志上,包括你用了哪只手拧螺丝、工具摆放顺序。”


张峰点头,从背包取出一本硬壳笔记本和一支钢笔。刚翻开第一页,笔尖便在纸上滑出一道弧线——那不是一个字,而是一个闭合的环形波纹,与昨日他在废墟中无意识绘制的图案如出一辙。


他猛地合上本子。


“我没事。”他咬牙道,“我能控制。”


秦烈没说话,只是将他的钢笔收走,换了一支铅笔。“从现在起,所有人书写时必须放慢速度,每写一笔停顿两秒。防止潜意识被频率牵引。”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静默。周敏坐在角落,手里握着一支录音笔,却迟迟没有按下录制键。她低头看着自己的笔记,忽然发现刚才无意识写下的一串数字:7-8-6,正是昨晚干扰信号与系统代码的匹配度百分比。


她迅速划掉那行字。


“我建议。”林雪开口,声音冷静,“先确认S-07编号的真实性。如果敌方真的继承了该项目的技术,那么他们的‘学习’能力并非AI自主进化,而是基于人类神经样本的逆向模拟。”


秦烈点头,亲自拆开封蜡,打开档案袋。里面是一叠泛黄的科研残页,字迹模糊,部分页面被火烧去一角。他逐页翻看,在第三张纸上停下——那是一份未完成的公式推导,标题为《θ波耦合补偿机制初探》。


“这就是他们信号的核心。”他指着其中一段修正项,“我们在干扰信号里使用的衰减曲线,恰好激活了这个补偿算法。”


李薇凑近查看,瞳孔微缩。“这份文件……和我在数据库里看到的那份报告内容一致,但少了后面新增的‘双向共振阈值模型’。”


“说明有人篡改了原始资料。”秦烈冷冷道,“要么是系统被植入虚假信息,要么……我们的数据库早已被渗透。”


他继续翻找,一张照片从夹层滑落。黑白影像中,几名研究员站在实验室门前,背景铭牌清晰可见:“S-0项目组·第七实验区”。镜头焦点偏移,使得其中一人袖口露出的刺青格外醒目——S-07。


“这不是编号。”林雪低声道,“是身份标识。”


秦烈将照片收入口袋,没有多言。他知道这个名字迟早会浮现,只是没想到,会以这种方式。


“下一步。”他说,“放弃电子推演,启用手工战术沙盘。地点——废弃车库。”


 


废弃车库位于基地西侧,曾是运输车队的维修点,如今空置多年。地面布满油渍与裂痕,天花板悬挂的几盏应急灯发出昏黄的光。中央摆放着一张锈蚀的金属桌,四周散落着废旧零件和半拆解的机械臂。


秦烈将一幅大幅地形图铺在桌上,用磁钉固定四角。林雪带来一组手工雕刻的木质模型:代表敌方哨塔、巡逻路线、能源节点。张峰则用熔铸的电路板碎片做成进攻单位,每一块都经过消磁处理。


“我们不能再假设任何技术手段是安全的。”秦烈说,“所以这次推演,规则如下:每人轮流提出一套作战方案,限定十句话以内。其他人只能用红笔在图上标注疑点,不得反驳或解释。三轮之后,汇总最合理的路径。”


第一轮由陈浩开始。他口述侦察数据,语速平稳:“敌方冷却系统震动周期为六秒,天线每三分钟转向基地方向一次,持续18秒。巡逻机器人呈菱形编队,间距保持在12米以上。”


林雪立即在图上标出三个盲区:一处位于排水渠下方,两处在废弃变电站后侧。


第二轮由李薇提出医疗支援路线。她用铅笔画出两条备用通道,刚落笔,笔尖突然一滑,在纸上勾勒出一个微小的共振环。


她立刻停下,深呼吸一次,重新描线。


第三轮轮到张峰。他拿起一枚黑色棋子,放在观测哨西侧外墙。“声东击西。先用热源诱饵吸引注意力,主力从地下管网突入,切断冷却系统供电。”


秦烈盯着地图,忽然问:“你怎么确定他们不会调整巡逻逻辑?”


“因为……”张峰顿了一下,像是在抵抗某种内在的牵引,“因为他们依赖固定的共振频率,一旦改变,整个同步网络就会失衡。”


话音未落,林雪皱眉:“你说‘他们依赖’,就像你知道他们的运作机制一样。”


张峰脸色骤变。


秦烈迅速将他手中的棋子取下,放入密封袋。“你被影响了。从现在起,你只参与记录,不提方案。”


最终,林雪提出的“电磁静默突入+双频误导”策略被采纳:先由外围小组释放低强度热源,配合伪造的机械噪音吸引注意;主力部队则携带非电子装备,沿排水系统接近,利用敌方冷却周期中的三秒断档实施突入。


计划框架确立后,众人开始整理推演材料。就在撤离之际,张峰弯腰捡起一枚掉落的棋子,却发现所有金属模型的底部都出现了微弱的磁化现象——它们的北极统一指向基地西南角一段厚重墙体。


“这墙后面是什么?”他问。


秦烈沉默片刻,回答:“备用服务器室。三年前封存,从未启用。”


他回头看了眼桌上的地图,发现林雪留下的红笔标记,在灯光下隐隐泛着幽蓝的光泽。


周敏默默合上笔记本,指尖抚过一页边缘——那里,一行极细的刻痕悄然成型,构成一个闭合的三角波纹,与秦烈昨夜无意识重复的笔画完全一致。


风从破损的车窗吹入,卷起一张图纸的一角,露出背面密密麻麻的手绘符号。每一个都与敌方信号存在微妙的几何关联。


秦烈伸手按住纸张,目光落在西南方向的墙体投影上。


那片阴影的边缘,正以肉眼难以察觉的速度,缓缓蠕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