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点微弱的“存在执念”,如同落入冰海的星火,并未熄灭,也未引发爆炸。
它只是在零那广袤无垠的混沌核心中,开辟了一个极其微小,却绝对稳定的领域。
这个领域没有形状,没有边界,也不遵循任何已知的物理或魔法法则。
它仅仅是一个“存在”的绝对坐标,一个否定“虚无”的纯粹基点。
零能感受到它与自身混沌本质的格格不入,它不参与混沌的生灭与流转,只是静静地,固执地存在着。
这种“存在”,本身就成了混沌之海中的一个异数,一种新型由绝对毁灭孕育出的秩序的雏形。
零不再满足于仅仅观察,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驱使着他,他想创造。
不是像以前那样播下混乱的种子,看着它们自行扭曲生长,而是主动地和有意识地去塑造一些东西。
在这片被彻底抹平被“观测者”或许认为已无价值的画布上,留下一些连“观测者”都无法完全预测的痕迹。
他第一次主动离开了“万界杂铺”。
脚步踏在那片琉璃化死寂的废墟上,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他感受着脚下规则的残缺与能量的惰性。
这里是一片完美的“空白”,他抬起手,不再是进行交易时那种精准而冷漠的抽取,而是以一种近乎挥洒的姿态,引动自身的混沌能量。
但这股能量,不再像催化张明宇或陈锋时那样,纯粹为了放大欲望与黑暗。
这一次,他尝试着将混沌能量约束,引导,他以自身核心中那一点“存在执念”为锚点,将混沌的能量如同陶土般揉捏。
过程极其艰难,混沌的本质是无序、是扩散和是湮灭。
试图让它有序,如同让水流自行塑成方碑,能量不断试图挣脱他的控制,回归到那永恒的无序状态。
零的眼中,那迟滞的星璇再次开始加速旋转,消耗着难以想象的心力,渐渐地在那绝对死寂的琉璃化大地上,一些结构开始浮现。
那不是建筑,不是生命,甚至不是任何已知的物质。它们是一些不断变化形态的几何体,由混沌能量暂时固化而成,表面流淌着变幻不定的微光。
它们遵循着某种内在,由零强行赋予,极其简陋的“规则”组合、分离和再组合。
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在不断地生灭,但这种生灭,却呈现出一种奇异动态的韵律。
这是一种有序的混沌,或者说是混沌的有序表达。
零看着这片在自己手下诞生,不断变幻形态的“景观”,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这不是观察他人戏剧的愉悦,也不是品尝情感洪流的满足,而是一种……创造的疲惫与成就感。
他意识到,单纯的混乱有其极限,它最终会走向彻底的虚无,或者被更强大的秩序力量清理。
但在混乱的边界上,在毁灭的余烬中,似乎还能诞生出一些更加复杂,更加难以定义的东西。
就在他专注于塑造这片奇异景观时,他核心中那一点“存在执念”的微光,似乎极其微弱地闪烁了一下。
与此同时,在这片不断生灭的、由有序混沌构成的景观中央,一个极其微小的“点”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仅仅是混沌能量的固化,而是开始自发地,缓慢地吸收周围那些惰性的,残缺的规则碎片和弥散在虚空中的微弱能量。
这个过程极其缓慢,几乎无法察觉。它并非零有意为之,更像是一种……自然演化的开端。
是那点“存在执念”在混沌的土壤中,无意间催生出的超越零自身设计的可能性。
零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变化,他停止了能量的挥洒,专注地“观察”着那个微小的点。
它太脆弱了,仿佛下一秒就会被周围动荡的混沌能量同化或撕碎。但它就在那里,固执地存在着,并且进行着极其缓慢的自我构建。
零没有干预,他甚至小心翼翼地调整了周围混沌能量的流动,为这个脆弱的“演化进程”留下了一丝喘息的空间。
他回到了“万界杂货铺”门口,没有立刻进去,而是回头望着那片他自己创造,正在自主演化的奇异景象,以及景象中央那个微不足道,却可能蕴含着全新可能的“点”。
星空依旧冷漠,死寂的大地依旧荒芜。但在这片绝对的虚无之上,一些东西正在悄然改变。
观测者记录下了混乱的峰值,而混沌本身,开始学习在毁灭的灰烬中,构建连观测者都无法完全理解的……新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