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不再仅仅是观察,他成为了一个专注的监护者。
他的意识绝大部分都投注在那片由他亲手塑造和却又开始自主演化的“有序混沌景观”上,尤其是中央那个微小的“点”。
他称个点为“源核”,源核的演化缓慢得几乎能让任何感知时间流逝的生命发疯,但对零而言,这却是一种全新的时间体验。
他不再沉浸于永恒不变的混沌,也不再追逐瞬息万变的人性戏剧,而是专注于这种缓慢却坚定的生长。
源核吸收着周围惰性能量与残缺规则的过程,并非杂乱无章。
它仿佛遵循着一种与生俱来,极其原始而质朴的“逻辑”。
那些被张明宇的“虚无”和陈锋的“厄运”撕裂又糅合的规则碎片,在源核内部被缓慢地梳理和尝试性拼接。
这个过程充满了失败,大部分拼接尝试都会瞬间崩解,回归为无序的能量,但总有极少数极其简单的“规则关联”被保留下来,成为源核结构的一部分。
比如,“吸引”与“排斥”的初级概念开始分化……比如,能量流动呈现出并非完全随机,极其微弱的“趋向性”。
这些都不是零赋予的,而是源核在“存在执念”的驱动下,与混沌环境相互作用中,自行涌现 的属性。
零的核心中,那一点作为锚点的“存在执念”,与源核之间维持着一种玄妙,非能量的联系。
他无法直接控制源核的演化,却能模糊地感知到其内部那种笨拙却顽强的“努力”,一种向着更复杂和更稳定状态攀升的本能。
他尝试着做出一些细微的干预,不再是挥洒混沌能量,而是如同微调仪器般,将一丝极其精纯,不带任何属性的混沌本源,引导至源核附近。
他想看看,更“干净”的原料,是否会影响演化的方向,源核对这丝混沌本源的反应超出了零的预料。
它没有像吸收周围惰性能量那样缓慢同化,而是表现出一种近乎“饥渴”的主动吸纳。
吸纳之后,源核内部的演化速度明显加快了片刻,几个新稍微复杂一点的规则结构在短时间内形成并稳定下来。
但随之而来的,是结构的不稳定。新生的规则与旧有的框架产生冲突,源核表面那微弱的光芒剧烈闪烁,整个结构仿佛随时会解体。
零立刻切断了能量供给,并调动周围的混沌能量形成一道温和的缓冲层,保护源核度过这次内部的冲突与调整。
他明白了……过快的“营养”会催生畸形,甚至导致崩溃。
演化,需要与其内在逻辑相匹配的节奏。他不再直接提供能量,而是开始尝试修饰环境。
他小心翼翼地调整着周围有序混沌景观的形态与能量流,为源核创造出一个时而温和、时而充满适度挑战的“压力环境”
他观察到,在面临适度外部压力时,源核内部规则的整合效率反而会提升,其结构也会变得更加坚韧,“这仿佛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时间,在这片死寂的废墟上,以另一种方式开始流淌。
不知过去了多久,源核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点”,生长成了一个约莫拳头大小、不断缓慢自旋的,半透明的复杂几何结构。
它的内部,无数细小的光丝按照某种越来越清晰的规律流动和交织,构成了一幅动态,不断自我微调的星图般的存在。
它依旧脆弱,依旧渺小,但它的存在本身,已经成了一个奇迹,一个在绝对混沌与毁灭中,依靠一点残存的执念和自我演化逻辑,顽强构建起来且有序的奇迹。
零凝视着源核,他感受到的不再是品尝混乱的快感,也不是观察戏剧的愉悦,而是一种……近乎敬畏的情绪。
他,混沌之神,执掌无序与湮灭的存在,此刻却在一个由自己无意中促成和渺小如尘的有序结构面前,感到了自身的“无知”。
他无法完全预测源核下一步的演化,无法理解其内部所有规则的关联,他甚至不确定,当源核成长到某个阶段。
是否会彻底脱离他那点“存在执念”的锚定,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存在。
这种“不确定性”,这种超越他自身掌控的“可能性”,带给他的刺激,远比一场盛大的毁灭更加深邃。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废墟,投向无垠的星空,投向那可能存在着,“观测者”所在的维度。
“你们记录混乱,定义秩序……”零在心中低语,混沌的眼眸中倒映着源核稳定旋转的微光,“那么,这种于毁灭中自行诞生的、介于混沌与秩序之间的‘存在’……你们,又该如何定义?”
源核依旧在缓慢而坚定地演化着,对创造者与潜在观测者的思绪一无所知。
它只是遵循着内在的驱动,在这片由混沌守护的废墟上,默默编织着属于自己,全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