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封侯第一人,固原提督,参赞大臣,一等
书名:近代、古代与时政故事系列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4336字 发布时间:2021-06-04

贵州封侯第一人,固原提督,参赞大臣,一等果勇侯杨芳(1770-1846)

杨芳(1770—1846),字通逵,号诚村(寨),贵州松桃厅(今松桃苗族自治县)人,嘉道时代名将,贵州封侯第一人。

早年经历:

杨芳出身贫寒,好读书,苦练武,迫于生计,应试不售,遂投军从戎,充书识。杨遇春一见奇之,荐补把总。嘉庆二年(1797),镇压石柳邓、吴八月领导的湘黔苗民起义有功,擢升为台拱营守备。

嘉庆三年(1798),随额勒登保清剿白莲教起义,每战皆为先锋,击败张汉潮于南漳,赏戴花翎,随后随军入四川,擒获罗其清于巴州(今四川巴中)。

嘉庆四年(1799),历任平远协都司、下江营游击。

嘉庆五年(1800),随军入甘肃,升两广督标后营参将。四月,随杨遇春拦截杨开甲、张天伦,斩首六百级,因功赐“诚勇巴图鲁”名号。七月,升广西新泰协副将。八月,连败伍怀志于成县、阶州,身先士卒的表现得到嘉庆帝赞赏。嘉庆六年(1801),擢升陕西宁陕镇总兵。

杨芳从嘉庆二年开始征战,仅仅五年时间,就从正七品的把总到正五品的守备,最后高升到正二品的总兵,提拔还是很快的。一方面是自己作战勇悍当先,另外老上级额勒登保、杨遇春也大力提拔他。

中途受挫:

嘉庆十一年(1806)初,杨芳接替老上级杨遇春署理固原提督,副将杨之震继任原职,引起军中哗变。这件事杨芳是有责任的,原因是宁陕镇标皆选乡勇精锐充伍,凡五千人,号新兵,杨芳驭之素宽。十一年,芳代杨遇春署固原提督,去镇,副将杨之震摄。以包穀充粮,又盐米银未时给,众鼓噪,营卒陈达顺、陈先伦遂倡乱,戕之震,其党蒲大芳护芳家属出而复从贼。杨芳对此事最起码有用人不当和管教不严的责任。不过杨芳闻讯后,火速赶往事发地处置,还是勇于任事的。最后在原固原提督杨遇春、陕西巡抚方维甸和德楞泰等人的共同帮助下,最终比较顺利的平定了这次军中哗变。杨芳虽然开始处置有错,但和杨遇春配合默契,且单骑降服叛军首领蒲大芳。诏令治罪,发配边疆,幸得德楞泰力保。嘉庆十二年(1807),恩准释放,以守备、千总补用。十五年(1810),授广东右翼镇总兵,调陕西西安镇。不久其母去世,丁忧去官。

嘉庆十八年(1813),丁忧期满,补河南河北镇总兵,随直隶总督那彦成、参赞大臣杨遇春镇压天理教起义有功,赏赐云骑尉世职,复职西安镇总兵。

嘉庆二十年(1815),擢升甘肃提督。道光元年(1820),调任直隶提督。道光三年(1823),调任湖南提督。道光五年(1825),调任固原提督。

平张格尔、玉素普之乱,威名显赫

道光六年(1826),新疆爆发了张格尔叛乱,震动全国,西四城沦陷。杨芳奏请领兵出征,得到允许。六年十月,各路大军逐步集结于阿克苏。柯尔坪为当时通往南疆要冲,杨芳率军首先进驻并展开进攻,一鼓破之,焚回庄,斩贼酋伊瞒及安集延伪帅约勒达什,至此大军得以通行无阻。

次年冰雪消融后,平叛大军在长龄、杨遇春率领下展开反攻,杨芳为前部,三战皆捷,抵喀什噶尔浑河北,合击大破之,遂复其城;率兵六千趋和阗,三月,战於毗拉满,分军绕贼后夹击,擒贼酋噶尔勒,复和阗:加骑都尉世职,授乾清门侍卫。在收复西四城后,张格尔逃遁,杨遇春率部分主力返回关内,长龄率杨芳和部分兵力继续追剿张格尔,杨芳取代杨遇春接任参赞大臣,成为大军副帅。在道光七八年的农历跨年前后,清军仍为抓到张格尔,道光是大为不满的。杨芳派遣黑回用间言大军全退。就在俟岁将除的时候,张格尔中计,突然率五百骑来袭,中途觉而反奔。杨芳急驰一昼夜,追及於喀尔铁盖山,歼其从骑殆尽。馀贼拥张格尔登山,弃骑走,芳率胡超、段永福等生擒张格尔,封三等果勇侯,赐紫缰、双眼花翎,晋御前侍卫,赐其子承注举人。次年入京觐见,晋二等侯,加太子少傅。

杨芳生擒张格尔,也标志着结束了历时一年多的张格尔叛乱。此战杨芳战功显赫,有勇有谋,并率军最终擒获了张格尔。战功已经隐然比肩甚至超越老上级杨遇春。

两年后,玉素普在纠集万人叛乱。当时清廷对此叛乱并没有预料,得知叛乱后,再度命长龄为扬威将军,杨遇春前往肃州的陕甘总督行署保障后勤事宜。杨芳为参赞大臣,率领胡超等前部兵马立即赶赴前线的英吉沙尔、巴尔楚克和阿克苏一线集结。后续大部队也正在陆续前来中。叛军和浩罕闻之清军主力陆续开赴前线,就撤回,清军大部也在半途中返回原来的驻防地。叛军退走后,杨芳曾疏言移城屯田事,下长龄等议行。不久返回固原提督任内。同年也是杨芳60寿辰,道光帝又亲自书写“酬庸锡羡”的匾额和“福寿”二字赐之。

道光十三年(1833),四川清溪、越巂、峨边诸夷叛,四川提督桂涵病故於军中,杨芳代之。至则清溪、越巂皆平,进攻峨边贼巢,斩其酋,十二姓熟夷皆降,山内倮夷亦就抚。与按察使花杰筹治善后,晋一等侯。逾年,诸夷复时出扰,降二等侯,褫御前侍卫,以甘肃总兵候补。引疾归。十六年,起为湖南镇筸总兵,抚定变兵。后又历任广西、湖南提督。

这一段时间是杨芳的辉煌阶段,剿平张格尔叛乱,是杨芳一生的巅峰之作,此战,杨芳有勇有谋,敢于死战也不时用计。靠着此战的功勋与老上级杨遇春功勋相等,世称二人为“二杨”。

广州挫败,晚年终老: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次年,道光决议对英国采取强硬措施。以宗室奕山为靖逆将军,杨芳及隆文为参赞大臣,率师防剿。按照清朝惯例,每有大军出征,主帅自然都是满蒙亲贵,汉人一般为参赞大臣的副帅。道光启用杨芳,是希望以杨芳的威名和实战经验能弥补奕山的不足,能希望杨芳速战速决。

杨芳当时已经七十一岁了,而且常年作战,早已经伤痕累累,左膝的伤尤其严重。但毅然率部先赶到了广州,而奕山大军尚在来的路上。杨芳在广州初与英军交战即失利,杨芳鉴于英军的压倒性的优势,提出以守为战的策略。积极备战且广求良策,表明他还是务实的。在奕山到来后,大权归奕山掌握,结果比杨芳还无能,是一败再败,而奕山等也被迫与英国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广州和约》。杨芳对此内心是痛心疾首,仍留守广州,继续管理军务。六月,他骑马出城巡察营汛炮台,不慎失马闪挫,重病卧床。道光帝念他在广州不能静心养病,批准他回湖南提督任所治病。道光二十三年(1843),杨芳从湖南告老还乡,仍领全额薪俸。二十六年(1846),病逝于松桃土屯家中,照提督例赐恤,并谥号勤勇。

杨芳在广州与英军作战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毕竟时代变了,即便福康安、海兰察、杨遇春复生,恐也难免失败。客观上,我们不应过于苛责。还有在此战中,后世不知怎么整出个阴门阵的说法。来源是清代朱克敬的《瞑庵杂识·瞑庵二识》记载:“道光壬寅年,英夷犯广东,果敢侯杨芳为参赞,因夷人炮利,下令收粪桶及诸秽物,为厌胜计。和议成,遂不果用。有人作诗嘲之曰:‘杨枝无力受南风,参赞如何用此公?粪桶当年施妙计,秽声长播粤城中。’”也就是说杨芳摆阴门阵,让洋人火器失灵,但还没实现这个计划,就议和了。所谓阴门阵,就是中学课文鲁迅先生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描述保姆长妈妈的话,其中长妈妈就曾说过:“城外有兵来攻的时候,长毛就叫我们脱下裤子,一排一排地站在城墙上,外面的大炮就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这个做法其实从明朝到清朝一直都很流行。

关于这个故事的解释,主流观点认为,这是清军愚蠢,杨芳昏聩的表现,但是,但是少数学者认为,杨芳身经百战(西北战事,就多用火器),对火器也不陌生,阴门阵多是笔记、小说的记载,而在清代,还有一种武器——五里雾,记载在杨芳老上级杨遇春的《武备制胜编》里,是一种用污秽之物做成的土制化学武器,顺风进攻敌人,释放此物,可以让五里内敌人流泪、流鼻涕,再辅之以杨芳善于的奔袭,也许可以一战。

个人是相对赞同五里雾说法,毕竟杨芳是先输给英军后,见敌人船坚炮利而想出的方法。而且整场战争表现上说,杨芳能从实际出发,承认敌强我弱,主张以守为先,以攻辅守,反对军事冒险。算得上当时情况下少有的正确观点(后世史学工作者认为这是投降,有失公允),反而最后极力主张签订《广州和约》的奕山总是不经过杨芳为进行军事冒险,惨遭失败,气的杨芳大骂。而年过古稀的杨芳一直身临前线,清代梁廷柟的《夷氛闻记》记载:当时“火箭巨弹,自下上者,肃肃过耳畔”而此时杨芳谈笑自若,骂曰:“丑虏要击死老子耶?”是个有血性的军人。但是,武器、战术的落后,不是一人之勇可以弥补,杨芳人生的最后一战充满了失败的屈辱。

总而言之,杨芳是一位传统时代的优秀军官,但是面对新时代的战争,他虽然也竭尽全力,但是,毕竟“大人,时代变了”。其忠勇果敢只能更显得悲壮而已。

总评:

杨芳,可以说是中国进入近代后第一位与近代化的西方军队交手的中国传统名将,但时代的落差和观念的悬殊,注定了他们即便竭尽全力也无法战胜这些敌人,这犹如地球人面对外星人,遭到灭顶的降维打击一样。我们不能因为杨芳广州一战的失败就说他是无能之辈,更拿出什么野史杂文来污蔑,毕竟杨芳曾经平叛有大功,而且能以古稀高龄上战场,已经很是难得了,比起那些坐在京师夸夸其谈等人强多了。

杨芳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最后一位名将了,也成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的中国首批将领,但是他已经老了,不能指望他有什么变化和改革了,时代终归是交给下一代的人了,而下一代的人的孕育和成长是极为漫长的。

从传统的中国古典意义上讲,杨芳有勇有谋,同时还亦擅文墨,工诗对,善书画,与当时的著名文学家、诗人龚自珍、魏源、张琦、徐松等结为好友,互赠诗联。这在传统意义上,已经像儒将靠拢了。

 

 

第三阶段总评:

这个阶段是中国进入近代前的最后几十年了。国外的世界正是欧洲拿破仑战争前后的几十年,而中国依然是沉迷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祖宗体制和祖宗家法的大纲是绝对不容触动的,华夷之辨,华夷大防更是绝对的不能触动的。

在这最后的几十年里,清政府也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康乾盛世已经结束了,而曾经在盛世掩盖下的贫富分化、土地兼并、物价上涨、贪污腐化、因循苟且等矛盾统统被暴露出来了。从白莲教起义开始,到天理教起义,再到张格尔、玉素普叛乱,夹杂地方各种大大小小的不断的叛乱,使得清政府的国库空虚,财政已经是捉襟见肘,在勉强维持了。而外部,嘉庆时代,廓尔喀再度对西藏产生野心,英国又派阿美士德来华,要求中国开门,中国靠着前朝余威以及西方暂时的不愿东进的政策算是暂时应付过去了,但这也是最后一次了。

这一个阶段的将领,其实也是中国最后一代的传统意义上的将领了。这一代的将领最普遍的特点就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其实这也是中国传统将领的普遍战争,他们都有广泛的国内的平叛经验,对于平定各种内部叛乱基本上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他们大多数人实际上也是幸运的,他们在鸦片战争前都已经去世了,算是安享晚年福禄双全了。而杨芳算是比较不幸的了,赶上了鸦片战争,因为无法取得的胜利,使得自己一辈子英明尽丧,还被后人近乎永远的嘲笑。这是杨芳的无奈,其实又何尝不是国人的无奈,国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依然不知觉醒,却只知嘲弄自己人,这又何尝不是悲哀啊。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