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隐龙隐姓民间藏,假戏假做妙计言
书名:大宋遗将之风云 作者:江南紫羊 本章字数:2734字 发布时间:2021-07-26

诗曰: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文天祥《端午即事》

且说钟洵、项媚等人一齐劝说袁烽随文天开前往川蜀之地,项媚道:“夫君息怒,妾身早知文公子与钟老先生前来之目的,只是未曾告知夫君,因妾身以为夫君必能明白其中事理,今伯颜、张弘范大军来袭,若非粮草不足之缘故,惠州城危矣!还望夫君早做决定!”

袁烽轻声叹息,道:“非我不想建功立业,实是不忍惠州百姓,如若我离去,元军复返,惠州百姓必定身处水深火热之中!我心不忍!”

文天开见状,道:“袁将军,心系百姓,实让天开佩服,但护一城百姓,与救举国之百姓,不知袁将军以为合者为重?”

袁烽沉思片刻,拱手道:“文公子之言,让袁某彻悟!如若不弃,袁某愿追随文公子,一齐救举国百姓,北伐暴元!”

文天开亦欣喜,道:“得将军,大宋江山必兴!”遂搀扶袁烽,众人一齐进入城池。消息不胫而走,城中百姓闻听袁烽欲弃城而去,议论纷纷,中有袁老保正,替众人前来询问袁烽。

袁保正问道:“袁将军为何离去啊?我等实在不忍将军离去,将军若去,惠州城危在旦夕!”

袁烽目视众人,执袁保正双手,道:“袁老先生,你我皆姓袁,自本同宗,更应识大义,明事理,烽此次并非弃城而去,而是为天下苍生脱离暴元,恢复河山,那时惠州城百姓安居乐业,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岂不美哉?”

袁保正叹道:“袁将军心系天下苍生,老朽自愧不如,罢罢罢,袁将军保重,惠州城百姓自有老朽劝说,袁将军尽可放心而去!”说罢,袁保正拄杖而去,袁烽望背影而拜。

且说这惠州城府之中,现坐着文天开、钟洵、赵峰、袁烽、项媚、卢饮涧、姜洪、孙平、吴紫栾,算上袁烽城中兵马,共有两千余人,惠州百姓自发捐助粮草食物,令文天开感动非常,谁人能够想到,正是这两千余人,搅动大元天下不得安宁?

文天开与钟洵商议道:“钟老先生,适才我观地图,此去川蜀,有南北两条路,均有元军把守,老先生有何良策?”

钟洵道:“文公子莫要心急,当务之急并非选择行军之路,另有要事,等待不得!”

文天开不解,问道:“不知老先生所讲为何事?”

项媚在一旁见状,说道:“老先生神机妙算,思虑全面,不知妾身可否斗胆一猜?”

钟洵抚须大笑道:“袁夫人,且请一试!”

项媚起身,环绕厅堂,正色道:“老先生之计,应是前往川蜀休养生息,待兵精粮足之日,便可北伐中原,光复我大宋江山!但为今却还是缺少出师之名,不知对与不对?”

钟洵笑道:“袁夫人足智多谋,可续说。”

项媚道:“如今我两千余士兵,将领几人,百姓见之,必心存疑虑,疑我等如何与元军铁骑相抗,故我须寻得一位名正言顺之人,尊其为帝,百姓见之,定以为我大宋未亡,所到之处,百姓岂不箪食壶浆,夹道相迎乎?”

钟洵吃口茶,站起身来,思绪良久,道:“袁夫人所言甚是,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听老夫言语一番,且看对与不对!”

众人拱手道:“愿听老先生之言!”

钟洵道:“我等如今人微势小,元朝并不在意,此乃我等现立身之益处,但日后势大,元军必定率大军围剿,那时,我等必死无葬身之地,诸位可知为何?”

众人皆摇首,钟洵道:“因我等无精神之梁柱耳,元军围剿,师出有名,围剿叛军,而我等并无出师之名,百姓、将士必无斗志,元军可不费吹灰之力,顷刻间清扫我等。故我等当务之急为寻得皇室后裔,为我军统帅,我等臣子,一可护天子以立新朝,二可继丞相以圆其志,三可伐暴元以复河山,四可建功勋以彰子孙!”

项媚道:“钟老先生所言甚是,老先生思虑确比妾全面!”

“故为今之计,可遣数十士卒暗中往四地探访,三月为限,一有结果,立即返回!”钟洵说道,“老夫如今就自诩为军师,调遣众将,可有异议?”

文天开闻听,忙跪拜道:“钟老先生为军师,众人皆服,如若有人不从,天开自当力斩此人!”

“愿听候老先生调遣!”众将见文天开行此大礼,立即随文天开一齐跪拜钟洵,钟洵遂道:“徒儿卢饮涧听令!命你携带十名士卒,往崖山一带寻找,务必小心,三月后无论结果,不可贪恋,从增城、广州一带速速前往川蜀!可有异议?”

卢饮涧道:“徒儿必不辱命!”

“徒儿姜洪听令!命你携带十名士卒,往五坡岭一带寻找,三月后无论结果如何,即返惠州,从惠州望英德府,去往川蜀!可有异议?”钟洵道。

“徒儿必不辱命!”姜洪道。

“徒儿孙平听令!命你携带十名士卒,去往湖广一带,三月之后,无论结果,从江西一带去往川蜀,可有异议?”

“徒儿必不辱命!”孙平道。

钟洵道:“你三人务必处处小心,如遇元军,尽可避开,三月为期,即刻出发,不得有误!如寻得人物,纵死要护得安全!”

三人应允一声,收拾行装,挑选腿脚麻利者上路。

“这第四路便是我大军,所到之处,应有消息!”钟洵道。

文天开略一皱眉,连忙问道:“钟老先生,天开有一疑问,这四路中应属我大部寻得天子机会大些,其余三路如若寻不到,岂不是扑个空?”

钟洵哈哈大笑,抚须不语,吴紫栾在一旁道:“文公子有所不知,我这三个师兄,除上马征战,倒会些与人相交之术,师父让他三人前去,一则为寻天子,二则是为招揽兵马,崖山、五坡岭、湖广一带均是元军大战之地,故我朝将士多流散于此地,此次我师兄三人前往,如寻不到天子,亦会寻得几千兵马返回!”

文天开道:“老先生真神机妙算也!天开着实佩服!”

“而为今之计,可沿南路取增城,也可沿北路取英德府,此二城均为元军把守,守军不下数千,我意兵分两路,着英勇大将,不待守将反应,直取城池,不知哪位敢一试?”

赵峰道:“钟老先生,赵峰不才,愿取这西进路上第一功!”

袁烽叫道:“赵兄弟,这无论如何,也该我袁某人取第一功!你休要跟袁某争抢!”

二人僵持不下,钟洵道:“若是如此,你二人一人取一城,我且写下两张纸条,你二人抽取哪张,便取哪城,如何?”

二人应允,钟洵写好,袁烽性急,上去便抽,急急忙忙展开,上书“英德”二字,袁烽道:“钟老先生,袁某抽到英德府,只须五百兵马,不消三日,即可取城!”

钟洵点头,一旁赵峰正欲展开纸条,钟洵递个眼色,赵峰停手,袁烽粗心,并未留意钟洵动作,便去点兵,项媚也欲离开,钟洵喊住,道:“袁夫人请留步,我这有一条破城之计!”

项媚回身,道:“钟老先生,若是我猜的不错,这两张纸条上都是英德二字吧?”

赵峰疑惑,展开纸条,上面也是“英德”二字,赵峰不解,拱手询问钟洵,钟洵答道:“不错,袁夫人既然已经猜到,想必不用我多说,这条计策还须袁夫人才行!千万劝住袁将军,惠州距英德府一百五十余里,距增城一百一十余里,无论如何也要先取增城,但增城易守难攻,如若英德府郡来援,万事皆休!此战成败,全系于袁将军袁夫人身上!”

项媚道:“钟老先生妙计,妾必遵从,妾定会劝说夫君,一切遵从老先生安排!”

钟洵拱手行礼,道:“此去川蜀第一功,非夫人无二人也!”

有道是:女子才智胜须眉,西去川蜀第一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宋遗将之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