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传播
书名:疾病预防百科 作者:小诸葛 本章字数:1439字 发布时间:2020-06-19

知道吗,人和人接触也是病菌的传播途径。这时候有人就觉得奇怪,怎么人和人碰一下也会传播病菌呢?难不成人和人之间碰都不可以碰了吗?


其实不能这么说,人与人接触传播啊,是要有一定条件了,同时一般情况下,接触传播的几率成功感染的几率也是很低的。下面就详细给各位介绍一下接触传播。


什么是接触传播呢?医书上是这样说的:接触传播是指病菌通过媒介物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的一种传播途径。在接触分类上可分为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大类。为了很好的让大家理解,两种接触统称为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也是一种对人类比较威胁的传播途径,由于全世界人口数量急剧增多,人口密度加大,接触传播的传播率也会变高。据悉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得出中国人口总数为十四亿人,居世界第一位,每平方公里为148.35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0人,亚洲人口密度为93.41人。看看,我国的人口密度高于世界和亚洲平均人口密度。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导致接触传播的几率也随之加大。


那么哪些行为属于接触传播呢?其实很简单,首先,人与人直接接触的行为属于直接接触传播,比如亲吻、性行为,握手等行为,都属于直接接触传播,但是行为的不同,传播成功的几率也是不同的。其次,使用患者的毛巾、牙刷等私人物品以及患者用过的公共物品的就属于间接接触传播。


啊,那完蛋了啊,接吻时传播途径,那两个情侣岂不是不能接吻了。其实不能那么说,首先,任何的传播途径有一个前提,就是双方的其中一方被感染。如果双方都是健康的,那么就不会被传染。其次,我们人体也有防御屏障来减少病菌通过传播途径感染人体的几率。


一、皮肤:皮肤是我们人体最大的器官,它像一副铠甲一样把人整个包起来。而且皮肤表面的细胞互相紧挨着,使外面的病菌无法进入体内。但是如果皮肤破损,那么病菌就会顺着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造成感染。


二、黏膜,在我们的嘴巴、呼吸道、眼睛、胃、肠等地方有会有一层保护膜,就是黏膜,黏膜的作用于皮肤大致一样,就是阻挡病菌进入人体,但是黏膜有一个特点,如果人着凉的话,黏膜就会收缩,这个时候黏膜与黏膜之间就会出现空隙,病菌就会顺着这个空隙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三、唾液:我们人的口水有抗菌杀菌的作用,唾液里含有溶菌酶,溶菌酶就有抗菌杀菌的作用,同样能起到一定的免疫保护作用


四、胃酸:胃酸是人体胃部的一种强酸,是由胃粘膜所分泌出来的,具有消化食物的能力,由于胃酸的酸性浓度为2,如此高的酸性,具有杀灭病菌的能力。


这四种防御武器保护构成我们人体阻挡接触传播防止感染的保护屏障。


举个例子,假如一对情侣互相亲吻,其中一方的唾液中含有病菌,通过亲吻的方式传播到另一方,那么该病菌首先要面对唾液中溶菌酶的攻击,当进行吞咽动作时,病菌就会通过食道来到胃部,食道有黏膜保护,所以病菌无法穿过黏膜利用食道感染人体。到达胃部时,首先胃粘膜将病菌阻挡在外面,并且分泌胃酸,病菌在胃酸的洗礼下,绝大多数的病菌都被胃酸给杀死了,一般病菌到这里,就是它们生命的终点。当然也会有比较顽强的病菌,经受住了胃酸的洗礼就来到肠道,来到肠道,也会被肠道粘膜阻挡在外,但是很可惜,人体的消化液除了胃酸和唾液具有杀菌灭菌的能力,其他的消化液都不具备杀菌灭菌的作用。所以病菌来到了肠道,就会一直存在,等待时机,也就是肠道黏膜收缩,露出缝隙的时刻。


那么该如何预防呢?


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的预防最主要的就是进行接吻时要注意卫生,接吻前要进行刷牙,发生性行为时要使用安全套等。


间接接触:比如不共用毛巾,牙刷等私人物品。患者的衣服要单独清洗并且消毒。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疾病预防百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