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易帅
白文珂丢了大部分粮草,急忙写奏章呈给皇上。奏章先到杨邠手上,杨邠看过之后十分生气,但白文珂是为了救自己的侄子,也没有办法。
他急忙修书一封,让白文珂按照自己的意思重新写奏折。白文珂见到书信,苦笑一声。郭从义与常思见他如此便问:“将军怎么了?”
“二位将军自己看吧!”
原来杨邠让他谎称军粮被敌人劫了,不提他杨家之事。
“这是把责任全都推给你我呀?”
“奏折先到他手里,由他呈给圣上,我们哪里还有选择?只能按他说的办。”白文珂道。
“倒也不一定。”郭从义道。
“你可有什么好主意?”
“我有一个心腹,他的兄长在宫里伺侍皇上,我们可以另外写一封密信,将事情真像说出,让他把杨邠这封信和我们写的密信一起呈给皇上。经杨邠手的奏折就还按他的意思写。”
“这……”白文珂有些犹豫。
“他不仁再先,我看郭兄说得有理。干脆把军粮换人这事也推在他身上,就说他传话让救他侄儿的!”常思道。
白文珂知道常思是杨邠心腹,如今见他也这样说,可见他对杨邠也颇为不满。
“好,就依二位贤弟!你我弟兄三人今后便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这就修书,还请郭兄弟尽快打典好,将密信呈上。”
三人计议已定。杨邠派来的信使尚未离开,白文珂便先按他的意思写了请罪的折子,谎称自己大意,粮草被劫,请皇上降罪。写完后交给信使让他交给杨邠。
待那人离开后,郭从义便让自己手下的一个心腹副将拿着密信,化装成百姓的样子,打马进京。
这几日汴京城的天一直阴沉沉的。乌云低垂,布满天空,黑云压城城欲摧。生活在这片天空下的人们感觉到了这令人窒息的压抑,也嗅到了那即将来临的暴风雨的味道。
上早朝的臣子们早早等候在宫门外,随着一阵鼓声响起,宫门渐渐开放。众大臣按次序排好来到大殿上朝。
汉帝刘承祐高坐龙椅之上,接受众大臣朝拜。见礼之后,近身太监说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臣杨邠有本!”杨邠出列施礼道:“启奏万岁,前线平叛的白文珂昨日呈上奏折,说他三人军粮被李守贞劫去百万担,现在前线军粮不足,请求朝庭速速补给!”
“这三个废物!百万担军粮,让朕从哪里去筹?”
众人见皇帝生气,都不敢出声。只听刘承祐道:“速传旨下去白文珂、郭从义、常思三人办事不利,丢失军粮,命三人于半月内补齐军粮否责军法从事!”
“皇上,三位将军正在抗敌,如此处置恐怕不妥。”郭威道。
“依爱卿之见该如何?”
“依老臣之见,当让户部筹集粮草,补给前线,以安众将士之心。”
“皇上,臣昨日刚让下面点算过国库存粮,实在是没有那么多军粮。”户部尚书史宏肇道。
“能筹多少?”
“回皇上,至多筹二十万担。”
“皇上,臣以为不必马上补给粮草给白文珂,据臣所知,白文珂已把李守贞围困在城里,李守贞若一直闭门不出,用不了多少日子便会补给不足,出门投降!白将军的粮草尚可支持两三个月,臣以为两三个月后,李守贞必降。”杨邠道。
“皇上,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白将军虽尚可支持,朝庭也应早做打算,不可大意。”郭威道。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争吵不休,根本无视皇上在龙椅上坐着,刘承祐心中十分烦火,看着杨邠、史宏肇等人怒火中烧。他强忍怒气道:“此事容后再议,退朝!”
众人纷纷行礼退出。皇帝下了朝,来到文德殿。这是皇帝上朝前后休息之所。宫女奉上茶来,皇帝一连声地骂着让这些人快滚出去。
几个宫女吓得连忙退出了文德殿。只有一个贴身内侍尚在屋中,皇帝道:“你还不滚,脑袋也不想要了吗?”那内侍并不害怕,他对皇帝行了个礼道:“奴才是有事要禀报皇上,所以才没走。”
“什么事?”
“皇上,奴才的弟弟是跟着郭从义将军上战场的一个副将,今日刚上朝时,奴才的弟弟回来送了两封信,让奴才转交给皇上。”
“秦文,你好大胆,竟敢私相授受!”
“皇上息怒,奴才本不该接信的,但奴才弟弟秦武说此事与皇上有关,让奴才一定把信呈给皇上。”
“信呢?快拿来!”
秦文将两封信呈上,刘承祐看完之后,脸色铁青,好个杨邠,朕真是忍够了!秦文,我们去慈明殿见太后!”
到了慈明殿,太后刚刚起床,皇帝坐在中厅等太后梳洗。
大约过了半柱香时间,李太后从寝殿出来,太后大约四十来岁,略微有些发福,从容貌上看,年轻时也是个美人儿。刘承祐连忙向他母后问安。
“皇儿请起。刚下早朝便来看母后了,真是个孝顺的孩子。早膳还没用吧,不如就在慈明殿陪母后一起用膳吧。我们母子好久都没在一起说话儿了。”
刘承祐答应着。宫女们摆上饭菜,母子俩开始用膳。
“朝中大臣辅佐皇上还尽心吗?”
“母后,若大臣与儿子意见相佐,儿子该怎么办?”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方能成就复国大业,汉高祖刘邦在鸿门宴上唯唯诺诺,才有大汉数百年霸业。韩信能受胯下之傉,孙膑能忍膑刑之痛,古人云‘小不忍则乱大谋’,我儿刚登基不久,有些人,有些事还需忍耐,待时机成熟时,便可一雪前耻!”
“母后儿子明白了,多谢母后教诲!儿子本有一件事要请母后裁度,现在却知道怎么办了。”
“什么事,说来听听。”
“母后请看这两封信。”
李太后看完信后,吩咐众人退下。
“皇上,杨邠确实有些过分了,前两天你舅舅想在朝中找些事做,也被他阻止了。先帝托孤于他,不过我看他好像忘了到底谁是一国之主了!皇上打算如何处理这事呢?”
“母后说的是。依我之见,白文珂等虽与杨邠有了嫌隙,但难保以后他们不会勾结,军队在他们手里,儿子寝食难安,便趁这机会夺了他们的兵权!另派其它人去平叛。至于杨邠儿子会暂且忍耐,静待时机。”
“皇儿果然长大了。不知皇上要换谁去当主帅呢?”李太后笑着说。
“朕想让郭威去平叛。郭威有多年带兵经验,对朕也还算忠心,所以朕想让他接替白文珂去平李守贞叛乱。”
“好,皇上自己去安排便好。”
刘承祐告别李太后来到垂拱殿,这是皇帝平时听政之地。他吩咐秦文:“宣郭威觐见。”
秦文马上传旨宣枢密史郭威。郭威来到殿上,施礼参拜。
“郭爱卿,朕有一事要你去做。”
“皇上请吩咐。”
“白文珂平叛不利,遗失粮草,使我军陷入困顿,朕命接替白文珂去平定叛乱。”
“是,臣遵命。不过前线军粮不足,还请万岁允许臣从国库中带上部分军饷军粮,否责将士们士气低落,恐难取胜。臣听闻河中城固若金汤,李守贞又夺了我们的军粮,若他闭门不战,恐怕要颇耗时日,我们的补给定要充足才好。”
“好,爱卿放心。联给你精兵三万,粮草五十万担,明日起程平叛。今日朕会派人将你的家眷都接到京城里。你放心,朕会好好照顾她们,定会让你无后顾之忧。”
郭威领命出来,皇上又命兵部户部将士兵及军粮军饷准备好。
郭威回到家中,将柴荣找来,将皇上命自己平叛之事告诉他。
“爹,皇上向来多疑,此次却让我们掌握重兵,这有点不像圣上的作为。”
“圣上是对杨邠不满了,趁机撤掉了他的亲信。如你所说,皇上多疑,已派人去接我们的家眷。家人在皇上手上,他才能放心。”
“那姑母和慧娴她们岂不危险?”
“暂时不会。只要我们父子尽力平叛,她们暂时会过得很好。你准备一下,明日随为父出征。”
“是。”柴荣答应着退了出来。
第二日,皇帝亲率众臣送郭威出征。郭威点齐人马,派柴荣、赵匡胤为先锋,辞别汉帝,一路向西。
郭威这人早年十分勇猛,多年带兵自有一套办法。他不像其他将领那样对士兵十分苛克,相反,他对所有部下都十分和善,哪怕是立了微不足道的一点功劳,他也会在军中大加赞扬,赏赐十分丰厚。若部下犯了错误,他总是轻描淡写,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因此他的部下都十分敬重他。三军将士也都乐于听他号令。
因在军中有威望,这次郭威去接管白文珂的军队十分顺利。待郭威大军一到,皇帝便命人将白文珂,郭从义常思三人带回京城。三人十分慌恐,向郭威求救。
郭威便以自己不熟悉军务为由,请求皇上让他们三人待罪立功,帮他熟悉军务。皇上本来就不想惩治他们,只是做做样子,现在有郭威求情,自然就顺水推舟,命令三人协助郭威共同平叛。
三人对郭威感激不尽,发誓以郭威马首是瞻。因他三人的配合,其他偏将副将大小头目也都对郭威的命令认真执行。一时间,全军上下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