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集
1、江宁总督府
近日来,父亲愈觉得肝区疼痛厉害,腿脚稍肿。惟恐有日不济,给终身的事业留下遗憾。便提笔给李鸿章写信:近来自感身体不济,甚至想念少荃,少荃需速来江宁。此次面晤或将永诀,当以大事相托。
2、保定直隶总督府
李鸿章在直隶总督府接到父亲的书信,在心里说:恩师此信不同往常,如有不测,不能见上最后一面,将成终身憾身。
于是李鸿章不顾年关已近,案头公文成堆,百事丛杂,冒着严寒车辕风雪冻地,从保定赶往江宁。
3、江宁总督府书房里,父亲有些老态龙钟地接待了李鸿章。李鸿章见父亲这般模样,很痛心地说:“恩师,少荃多日不见恩师为何如此身体不安。实让少荃不忍目睹。”
父亲说:“少荃,你坐。”他停了好一会儿又说:“人总是要老的,总是要去见阎王的,何苦这般悲切。我急于招你来,是要和你聊聊要紧的事。眼下,幼主皇上尚不能钦政,国家处于内忧外患,尤以洋人掠夺我中华之财宝,欺我民众,最为忧虑。首推国家自强为要务。上次我也和你提到的幼童出洋学习之事,这几日反复推敲其细节,只有我等联衔上奏,方能让朝廷重视,已尽快实施之。”
李鸿章说:“恩师所言即是,徐图自强的根本大计,中华创始之举,务必让朝廷实施,照恩师之意,我来拟奏。”李鸿章说完,便去到书案前拟稿。
李鸿章拟完奏稿,方递给父亲,并说:“学生请恩师臻于完善。”
父亲接过仔细阅览,然后满意地点头。并说:“选年在十三四岁至二十岁之间的聪颖子弟到美国去学习十五年,在美国设立‘中国留学生事务所’。朝廷还需派正副委员管理。首选陈兰彬、容闳,还应在上海设立幼童出洋肄业局,荐举刘翰清总理沪局选送事宜。”父亲起身到书案前略作添删,便放下奏稿,心境坦然地说:“少荃,我这一生有点遗憾。一是湘军自裁,等于是解散了自己亲手建立的军队,自毁长城,寒了将帅的心,也是实际上的自杀。湘军众将飘如秋叶,我也成了剪翼之鸟,备受挫辱。乱世之中,军队切不可放松,于家于国都是如此。这其二是数十年办事之难。难在人心不正,世风不淳,而要正人心,淳世风,实赖一二人默运于渊深微莫之中,要正人还先正己,培养后来人,应现承先启后,天下应和,世风自然改变之。”
李鸿章说:“学生谨记恩师教诲。”
父亲又说:“海内第一人物当属左宗棠,他雄才大略,待人耿直,廉洁自守,知人之明,谋国之忠,次之当数彭玉麟,他光明磊落,嫉恶如仇,淡泊名利,重视情义,是天下之奇男子,再次是郭嵩焘,其人之才,天下难有其匹者,书生之才,将来定有发展。还有刘长佑心地端正,沈荷桢也很有能量,只是心地狭窄。”
李鸿章只是点头不语,父亲又说:“举办洋务之事,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之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本。”
李鸿章最后说:“学生明日启程回保定,处理妥年关前后之要务,明年春暖,再来看望恩师。请恩师多多保重贵体。”
这日夜晚,父亲坚持在书案,写下了《先考妣台州墓表》:略述梗以著先人懿德。方了却了孝感之心。他在日记中写道:“脚肿愈甚,常服之袜不能入,肥而复硬,且似肿过膝上者。大约作文及坐书,俱嫌用心太过,有损于血,而气不能运化,故致如此,以后当不作文,不着坐书。
画外音:一个人预感不测的时候,不是害怕和胆怯,而是遗憾生前的未尽事宜,留念亲人,父亲又何尚不是如此呢!。
4、江宁城区
父亲在荆七的帮助下,整装朝服,赵烈文进房来说:“大人,您身体要紧,还是让我去迎接苏廷魁。”
父亲说:“差矣。苏廷魁乃前河道总督,曾为治理两江水患,永定河疏淤有恩于我,有恩于百姓,我必须出城迎候!”
赵烈文执拗不过父亲,亲扶父亲风中残烛之病躯,上绿呢大轿。父亲一行出署,前往东门外迎候。
父亲一路背诵《四书》,忽然手脚发麻,再欲背书,口噤不能出声。父亲只知大事不好也不声张。
跟随在轿旁的荆七见父亲老半天没有动静,也不探头观看街景,便喊:“大人,可否歇会?”却只见轿内有支吾声。忙掀帘看时,不禁惊呆。父亲的手指杈开着,不能伸缩,恍惚地摆立着摇头。他忙叫:“落轿!”
赵烈文也赶过来,见父亲身体差到如此地步,忙叫打道回府。
5、江宁总督府
父亲仍坚持在书房写日记,在日记中感叹不矣:“近年或作诗文,亦觉心中恍惚,不能自主。故眩晕、目疾、肝风等症皆心肝血结之所致也。不能溘先朝露,速归于尽;又不能振作精神,稍治应尽之职。苟活人间,惭愧何极!……余精神散漫已久,凡遇应了结之件久不能立,应收拾之件不能检,如败叶满山,全无归宿。”
父亲写了日记,又拿起《二程全书》来阅览。
1871年(同治十年)3月11日,是父亲最后的绝笔日记。他在日记中记载:早饭后清理文件,阅《理学宗传》。傍夕久睡。又有手颤心摇之象,吃点心后,又在洋床上久睡。阅《理学宗传》中张子一卷。二更四点睡。
6、江宁总督府内花园
午后,父亲身着马褂,头带青圆帽,在花园散步。乌云密布,春寒乍冷,似若黄昏。忽然有巡捕来报:“大人,容闳书信。”
父亲说:“信从何地来?”
巡捕说:“是从广东香山寄来的。”
父亲心想定是幼童留学之事已成,便兴奋地说:“你打开,念给我听。”
巡捕念道:“我等已选定十五六岁资质聪颖,心地纯正,出身清白之家的幼童近百名,不日经过考核录取四十名,作为第一批派出者。并已和美国方面商定,这批幼童到美国去,主要学习天文、算学、制造之术,尚有少许幼童专攻欧美医学、法律。他们学成回国,必将成为大清国中兴的栋梁之材。其中有个叫詹天佑的少年最为出众,乃是天资非凡的英才……。
父亲听着听着,仿佛眼前出现了这些可爱的幼童,远渡重洋;又仿佛学成回国,英俊潇洒,受到皇上、太后的召见,委以重任。
巡捕离去,纪泽前来。父亲欣喜地说:“刚才容闳来信,幼童留学已成,中兴有望。”纪泽说:“爹,这实是值得高兴的大喜事。”他去接着父亲手中的信件,感触到父亲冰凉的手,便说:“爹,外面冷,我扶着您到花厅里走走吧!”
父亲似乎没有听到纪泽的劝慰,忙说:“去湖边看看从洞庭君山移来的湘妃竹。”
纪泽搀扶着父亲从幽香鹅卵石围成的小路来到湖岸的竹林旁。他望着葱翠的竹林,好一阵怡意。并自言吟道:“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他见纪泽没有应声,更转向他说:“你英文常温习吗?”
纪泽说:“孩子每天都学习,现在对英文书报已能熟读了。只等爹的病愈,我就赴京上任。”
父亲说:“我这是老病缠身,你的事业要紧。”
他们正欲到竹林的艺篁馆休憩,父亲突感脚麻,不能自主,便倚靠到纪泽身上。纪泽用力地扶抱着父亲,见父亲张开着嘴,右手依持着,已不能言语。同时大喊:“来人啦!”
7、江宁总督府书房
众仆役前来,帮着纪泽将父亲扶持回房安坐到太师椅上。
这时,全家上下闻讯而聚。欧阳兆熊也进来,挤过众人,来到父亲身边,为他把脉医诊。随后又给扎针,开处方。然后他对一旁的国荃叔说:“老中堂病势危险,你把孙辈全部喊过来。”
一时间,母亲欧阳夫人,纪泽、纪鸿夫妇、纪琛、纪能、我等众姊妹围着父亲哭泣起来。欧阳兆熊摆手说:“别哭,大人要休息。”有孙辈广钧、广信、广珊、广铨已被抱过来,围在父亲身边。
父亲闭目端坐着,犹如一坐木雕的神像。不到一个小时,父亲垂下头来。突然天降炸雷,振耳欲聋,随即暴雨倾盆。父亲就这样永远地离别了我们。全家人悲痛不已。嚎啕大哭起来。
8、江宁总督府
总督府上下沉浸在一片无限悲哀之中。在父亲的灵堂上有左宗棠亲书的挽联:
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
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并有李鸿章的挽联:
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画外音:1872(同治十一年)3月12日,父亲长逝人间,享年62岁。6月25日,灵柩运抵长沙;7月19日安葬于长沙南门外的金盆岭。全家人随迁到长沙居入洪家井旧居。
曾国藩为国事家事天下事,耗尽灯油,撒手人寰。他留下的《曾国藩全集》,洋洋1500万言,可谓箴言警语,可谓经验教训,可谓沧海桑田,他以自身作为人生的试验体,把自己全部的知识、智慧和才情都不遗余力地记载下来,留给世人去甄别,领悟。去再创人生辉煌。
9、毛泽东身影。他用浓重的湘音说:“不谈过高之理,心知不能知,谈之不过动听,不如默而为愈。”
梁启超身影:“他用浓重的湘音说:“五千年历史中立德立功立音者只有两个人:范仲淹和曾国藩;五千年历史中事业有继衣钵得传者只有一个人:曾国藩。”
10、上海黄浦江边的聂家宅院境况
画外音:曾纪芳崇德老人的婚嫁之事因曾国藩去逝而被撂置。当聂缉规兴冲冲从广东千里迢迢赶到上海,喜成新郎,偏偏岳丈一周前去世了。他回广东的第三天其父聂亦峰也去世了。1874年(同治十三年)8月13日,欧阳太夫人去世。曾纪芳的婚嫁只有一推再推。1875年(光绪元年)9月24日,终于迎来了和聂缉规喜结良缘的好日子。由于同治皇帝驾崩还不满一年,他俩的拜堂仪式在安安静静的气氛中进行。聂缉规于1890年到1894年在上海任道台。于1911年去逝。聂家之后在上海开创了恒丰纺织工业,是中华民族工业兴起先驱之一。
崇德老人承曾家和聂家的家训传统,一生勤奋俭朴,求学、务实、潜心抚育子孙。在她八十岁生日庆贺时,子孙曾共80多人聚于上海黄浦江边的聂家宅院为她拜寿。她活到90高寿,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北洋军阀、洋务运动、民国反攻、军阀混战、实业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她1942年临终前,子子孙孙四世同堂已有100多号人。
主题歌词:
历史有恒今浩渺,一代明臣垂千古。
左右逢合补苍穹,文韬武略忍汝侮。
湘江欲泪汩汩在,建言立德还自我。
泱泱中华后来人,啟承瑰宝倚天舞。
2002年8月11日于监利县容城家中草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