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而复始的学习中,紧张的期末复习很快开始了。晚上在班级看书的人多了,借笔记划题的人多了,去图书馆排队的人也多了。210室全体进入紧张的复习状态,大学的第一次大考,让她们如临大敌。
一天晚饭后,杨月因为洗衣服误了时间,想想去书馆肯定已经没位置了,外面风大天冷又不想去教室,便坐在床上靠着被子背老师划的重点。宿舍很静,只有她和于一一两个人。对面于一一也趴在自己的床上看书。
“二姐。”于一一忽然轻轻叫了她一声。
“嗯?”
“你是不是记错了咱们大姐的生日?”
杨月眨了眨眼睛:“大姐生日不是过去了吗?”
“嗯——蒋文龙问安鹏——”于一一一副欲言又止的为难样子。
杨月一激灵,猛地想起那次蒋文龙说星期六《青春印记》文学社成员去爬山,要和大姐一起过生日的事儿。她们大姐杨穗是星期天过生日,下了决心的她为了避开蒋文龙将错就错说成了星期六。她怔忪了一会儿,轻声问:“他问安鹏什么了?”
“有个星期六中午,他问安鹏我怎么没和宿舍的人一起吃饭,安鹏说为啥和你们一起吃呀?他说不是她们大姐过生日嘛,安鹏还奇怪,他怎么知道这事儿呢?后来安鹏还问过我。”其实安鹏还说了一句“我和女朋友吃饭你嫉妒啊”。
杨月只好把文学社活动的事情大致说了一下,讪讪地解释自己当时记错了。当然,她省略了关于艾米的细节。
于一一小心翼翼地说:“其实蒋文龙人挺好的,而且多才多艺。”
杨月沉默着低头看着笔记。
“安鹏说很多女生都喜欢他。”于一一停下来,似乎在等着杨月的回应。
杨月斟酌了一下,抬起头缓缓但清晰地说:“一一,我觉得美好的东西大家都喜欢,但它不可能属于每个人。很多时候,我们远远的欣赏就好。”
于一一怔怔地望着对面床上的二姐,有刹那的失神。在她的印象中,这个二姐文弱安静,和所有的人都不曾说过重话。她会时常不经意间流露出一种孩子一样的神气和想法,好像别人进入大学都进化成蝶了,她还是一只缓缓成长的蛹。而这一刻,那张熟悉而秀气的脸上露出难得一见的严肃,黑黑的眼睛里满是认真,而这短短几句话像她的诗一样优美中透着一种审视的思考,令人心动。于一一一瞬间有一种二姐杨月突然之间长大了的感觉。尽管她认为美好的画在行家手里更能得到欣赏与珍惜,但终于没作声。
忙碌考试的同时,大家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回家车票,因为各个大学放假时间集中,每年放假买回家的车票成了各大高校大学生的一个难题。农大去火车站的车不多,好多人会选择步行,步行至少四十分钟,到了车站排队也不知道排多长时间才能轮到自己,杨月早早拜托同乡会乡长周炎代购了车票,算是解决了后顾之忧。
一天她和大姐在食堂吃完饭往宿舍走,突然听到有人叫她的名字,回头,蒋文龙正从水房里出来,手里提着两个暖水瓶。跟在身后的陈晓程接过了蒋文龙手里的暖水瓶,和另一个打水的男生聊着走了。杨穗在蒋文龙走到她们身边之前也先一步离开了。
“打水呀?”杨月先打了个招呼。
“嗯,你买车票了吗?我一会儿去火车站排队。”蒋文龙边走边扭头看着这个女孩儿,大概因为天冷,她一向白净的脸微微泛红,让他想起“眉淡扫,面如酡”的美好句子。
“谢谢,我让周炎买完了。”杨月狠心的加了一句,“我和他一起回去。”
蒋文龙本来想问她买的哪天的车票,但听了后一句话,愣了一下,到底忍住了。
曾经他征文获奖的那本书里,一首小诗打动了她,他顺便看了眼介绍作者的相片儿,觉得文如其人大抵就是这样了。进入大学的一天,他和同学走在路上的时候,同学忽然惊喜地说:“看,那个女生漂不漂亮?”他好笑的看过去,却心里一动。他一眼认定这是那个诗一样的女孩。顿时一扇门打开了,他仿佛有了春暖花开的感觉。女孩很快拐进了图书馆。同学说好像她和他们同系。他不记得女孩的名字,只能开始暗暗打听这个女孩的消息,几经周折蒋文龙发现他的宿舍房间号竟然和她的一样,便怂恿几个兄弟贸然登门,两个宿舍成了友寝。没想到一向蔫蔫的安鹏竟然主动出击,一举将于一一追到了手,成为寝室一段佳话。蒋文龙一向有点儿小骄傲的,尽管他不屑示于人前,但良好的家庭和良好的教育让他不自觉地带着一种优越感。他的尊严不允许他在听到“我和他一起回去”后流露出任何失落哪怕不安的情绪,他换了个话题:“你最近怎么不写稿了?”
杨月小心地绕过一块结了冰的溜滑的地面,迎着阳光仰起脸,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期末复习太忙了,什么也没写。还是你们厉害,这么忙都没扔了。”
阳光下,那双眼睛明净柔和,里面写满了由衷的崇拜。蒋文龙脱口叫了一声:“杨月。”
蒋文龙迷离的眼神让杨月心动的同时瞬间警醒。
“要是——有时间,就——接着写吧。“蒋文龙有点失措,简直不知道在叫了她一声后要说些什么。原本他想和她一起买票坐车回家的,可是别人不但帮她买了,还会一起回去!
街道上风冷冷地吹过,身边人来人往。杨月点点头:“等忙过了考试我再写。不过写东西是需要时间和心情的!”
甬路尽头,杨月微微笑着道别:”我回去了,你快去买票吧。”不等蒋文龙说什么,她径自转身走了。
蒋文龙看着那个走远的身影,心中十分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