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上帝吃烤鸭
刘志成讲到这里,又停了下来。他掏出香烟,点燃了一支,恶狠狠的吸了一口,又重重地吐了出来,仿佛吐出来的不是烟雾,而是心中囤积多年的那团阴霾,他又陷入了痛苦的回忆之中。沉默了半天,杨军见他仍旧没有往下讲的意思,便主动问道:“后来呢?你和她怎么样了?”
刘志成苦笑着摇了摇头:“我再也没有见过她,也没有她的音信,只知道她第二天就办了退学手续,到南方打工去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打听她的下落,其实也没有什么想法,就是想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唉,已经过去20年了,恐怕这辈子再也见不到她了。”
说完,刘志成望向窗外,眼角还泛出晶莹的泪花。
“那后来你的事情怎么解决的呢?有没有被判刑呢?”杨军还是没忍住,继续追问到。
他很想把这人了解透,这个人曲折的经历是他闻所未闻的,好奇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自己雇了一个曾经杀过人的员工,心里开始有了一种惴惴不安的感觉,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如鲠在喉。
“唉!真是一波三折啊,说我有罪,可是最后法院认定我是正当防卫,不构成犯罪;说我无罪吧,可是我在看守所里关了200多天,却没人给我个说法。”
原来,在刘志成病情稳定之后,公安机关将他收监羁押,以故意杀人罪名立案。侦查完结后又移交检察院起诉。两个月后,检察院以证据不足将本案退回公安机关重新侦办。又过了两个月,公安机关的建议起诉书再次转到了检察院,不过这次罪名却改成了“故意伤害罪”。
案发半年后,人民法院开始公开审理刘志成故意伤害一案,正在此时,始终关注这个案件的旅游职高李主任出手拯救了刘志成。李主任将本案的详细经过以及刘志成将面临的罪名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省城的法制报上。他本来就是师范院校中文系的高材生,文笔很好,而且经过几年在领导岗位上的锤炼,水平更胜人一筹,文章条理缜密、逻辑清晰,很快就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读者们纷纷给报社和法院写信打电话,甚至还有热心读者到法院上访,大家纷纷替刘志成打抱不平。在社会舆论呼吁之下,法院的风向标也变了,最终认定刘志成属于正当防卫,不构成伤害罪,并且予以当庭释放。
刘志成在看守所一待就是大半年,200多天,直到第二年的春节过后才被释放。但是当时国家赔偿制度并没有建立和实施,刘志成200多天的牢狱之灾算是白挨了。
正如医生所言,刘志成的眼睛并没有失明,但是视力恢复不及0.1,他也从旅游职高退了学,继而转行学起了按摩推拿,成了一位靠双手吃饭的按摩师。
刘志成像祥林嫂一样,唠唠叨叨地讲完了自己的故事,杨军也总算松了一口气,对他又增添了一股怜悯之情。
日子继续往下过,每天早晨,刘志成仍旧练着那套奇怪的气功,杨军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忍不住问道:“你这是练的什么呀?”
刘志成神秘地一笑,道:“我这是在打通任督二脉,快成功了。”
很快就到了年底,杨军的房子也要交工了。不过确切地说,杨军和朱建章两家的房子都要交工了。在杨军两口子的撮合下,朱建章夫妻也在莱茵河畔买了一套房子。户型和杨军的一样,两室一厅,是隔壁单元的六层,但是比杨军的房子多花了近10万元。购房合同签完之后,朱建章夸张地晃着大脑袋,说自己很受伤,嚷着让杨军请客,以此来抚平自己受伤的心灵,杨军呵呵一笑,道:“好吧,有时间请你吃饭。”
吃饭,这在中国是一个很有内涵的词汇。如果说“有时间请你吃饭”,那很可能只是一句客套话,因为主语不明确,既可以是你,也可以是我,既可以是我没时间,也可能是你没时间。说话者如此模棱两可,其实心里早已设定了自己肯定没时间的前提,这句话真实含义就等同于打招呼,比如“你好”,“谢谢”,“吃了吗”。如果问句变成了“你什么时候有时间,请你吃饭”,明确的主语,请吃饭就是实打实的邀请了。
杨军这次给朱建章打电话的时候,也是这样问的:“你们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请你们两口子吃饭。”
显然,他这一次是诚心诚意发出邀请,自己有事求人,吃饭当然就是最好的借口了。
白吃当然高兴,朱建章欣然同意:“哈哈,铁公鸡终于忍痛拔毛了,星期六吧,我们周末的活少。”
杨军道:“你星期六活少,可我星期六活多!不行,还是星期五吧。”
朱建章笑骂道:“你姥姥的,都定好了,还问我个屁!说吧,定在哪个饭店?”
杨军道:“去你家附近那个烧烤店,就是咱们夏天吃过的那家,你看怎么样?”
杨军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简直是用手指去戳他还没有结痂的伤口。尽管朱建章心宽体胖,什么事情都想得开,但那次醉酒失态,还是让他常常感到自囧。太丢人了,再让他故地重游,还不如直接杀了自己。
朱建章大脑袋一转,立刻摆出一份关心的口吻道:“算了吧,你俩到我这儿,还不知道要浪费多少社会资源,我和董倩去你家吧,就去那个金宝德烤鸭店。”
一听到烤鸭,杨军的小心脏猛地跳了一下,好像自己也变成了鸭子,被塞进通红的炉子里煎烤。这烤鸭,一只就需要168元,一顿饭,再点一些其它菜,加上酒水和饮料,没个五六百元下不来。其实杨军也并非小气之人,只不过现在房贷给他的压力太大了。疼归疼,杨军还是咬牙应允了。
杨军请朱建章吃饭,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心中早已打起了一个小算盘:这次收房后,如果和朱建章一起装修房子,两家一起采购建材,一起请工人,装修成本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他还要占朱建章和董倩的“便宜”,毕竟他们两口子眼睛还算不错,采购、监工以及验收等活都可以交给他们做,自己拔拔毛,请他们搓几顿,也是理所应当。
自从刘志成加盟后,杨军和徐晓慧自由多了,也能经常出去活动一下,参加一些残联举办的活动,为平淡的日子增添了些佐料。中午刚到十一点,两人给刘志成做了一些交代,便到烤鸭店占座去了。
和朱建章他们约好的时间是12点,但是北都人有钱,越是高档的饭店越是生意兴隆、客满为患,去晚了就没有座位了。如果等桌,第一波客人吃完饭至少也在十二点半以后,都是时间的消耗,早点来占座和晚点来等座是不同的心情。
进了金宝德烤鸭店,一些桌子已经被和他们怀有同样心态的客人占据了。满脸职业微笑的女服务员把二人引到了一个圆桌,又给二人倒了两杯白水。服务员走后,杨军抽了抽鼻子,对徐晓慧说道:“你闻一闻,这儿味道不对,有些怪怪的。”
徐晓慧也学着杨军的样子嗅的嗅,一股淡淡的空气清新剂味道钻进了鼻腔。她小声的对杨军说:“是卫生间喷的清新剂味道,这个桌子离卫生间挺近的。”
来金宝德吃饭,本来就很心疼钱,但是银子花的多,得到的一定是高质量的服务,杨军也是做服务行业,这点他倒能想得开。可是自己早早的就来占座,却被安排在卫生间附近,这就让他心里甚是不满,于是立刻大声喊道:“服务员,过来一下!”
一个穿着红色对襟工装的女服务员应声走来,她笑盈盈地问道:“先生,请问您有什么事?”
杨军道:“麻烦您给我们换个桌子好吗?这里离卫生间有点近。”
这人正是引导他们进来的那位服务员,她以为盲人看不见,对位置不挑剔,于是故意把环境最差的一个桌子送给了他们。但是没想到盲人的嗅觉更灵敏,一下子就拆穿了这个小把戏。女服务员在金宝德干了两年多,也算是久经沙场,见过世面。她仍旧笑着说道:“不好意思,先生,其他的圆桌客人都预订了,只剩下这一张。”
杨军觉得自己受到愚弄了,他有些恼火,把音调提高了十几个分贝:“不对吧!只有包间才能预定,大厅里的是谁先来谁先坐,你糊弄谁呢!”
女服务员整天和烤鸭打交道,自己的嘴像极了鸭子嘴,煮熟了,依旧硬。她继续天马行空地编造一些理由来搪塞这两个盲人。大堂领班发现这边出了些状况,觉得不对劲,赶忙走了过来。先支走了服务员,又把二人换到一个靠窗的桌子前,接着说了一箩筐的好话,才算把杨军的怒火熄灭。
领班走后,徐晓慧不由得埋怨起了杨军:“你也真是的,说你多少次了,在外面能忍就忍,刚才那个位置也不是不能坐,怎么这么矫情呢!你难道忘了刘志成说过的故事吗?在饭店里吃饭,别被广告忽悠了,以为自己真是上帝,菜没有上齐前,千万不能和服务员吵架。”
徐晓慧所说的故事,是在刘志成身上真实发生过的。刘志成在读职高的时候,学的是烹饪专业,经常被安排到当地一家有名的饭店实习。一天,饭店里面来了一群食客,他们点了不少硬菜,其中一道是“排骨炖猴头菇”。按照饭店的正常做法,这道菜应当用高压锅去加工,这样的话可以节省一大半的烹饪时间。但是客人是个吃货,为了追求味道纯正,他们告诉服务员,这道菜必须用铁锅炖,他们不怕等时间。客人不怕,但是厨师们怕,厨师们是依靠出菜量来获取奖金的,做一道菜,占用一个灶台,耗时一个小时,至少耽误炒十几盘菜。然而饭店有规定,顾客就是上帝,上帝惹不起,只能按照上帝的吩咐去做。厨师们对上帝的不满也只能发泄到这锅排骨炖猴头菇里面去了。每个路过的厨师,看到这锅排骨就来气,先对排骨骂两句,然后再往铁锅里面唾一口吐沫。一个小时后,排骨炖猴头菇上桌了,色香味俱全,上帝们双眼放光,大快朵颐,吃完之后还不忘夸奖厨师手艺实在是高,菜味道太棒了!
杨军对徐晓慧的数落不以为然,他大大咧咧地说道:“刘志成说的是那个小饭店,这里可是大名鼎鼎的金宝德烤鸭店,估计厨房里面都有监控,厨师们不敢胡来,你就放心的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