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汉元帝大办丧礼
书名:我王莽没穿越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253字 发布时间:2021-08-06

“糊突桶!”淳于长心直口快,当即喝道,“混沌魍魉!是中山王刘竟暴毙,不是山阳王。若是刘康暴毙,俺淳于长第一个放鞭炮庆祝。”

王莽惊道:“太子恕罪,臣罪该万死!”

刘骜摆摆手:“罢了!中山王只比本王略长几岁,与我游学相长大,却是本王的皇叔,中山皇叔与父皇亦志趣相投,皇叔年少薨逝,父皇定会大办丧礼以寄托哀思,王莽表弟熟读《周礼》,即刻便为本王演一演丧礼罢。”

“诺!”王莽慢慢陈述,“周礼分吉、嘉、军、宾、凶五种,凡二百五十项,每种每项皆有既定之规,万万错不得!”

“竟如此复杂?”刘骜皱了皱眉,“表弟试言之,凶礼该当如何?”

王莽或跪或叩,或立或哭,边演边说:“诸侯五日而殡。中山王乃太子皇叔,太子应当于丧礼上反哭、虞祭、卒哭......”

刘骜有些不耐烦了,打断王莽道:“一时之间本王亦无法悉知,五日丧礼期,表弟勿离本王左右,有劳表弟随时提点,本王照做即可。”

史丹再三嘱咐刘骜:“陛下好儒,极重丧礼,太子不可大意。”

刘骜点头应诺:“侍中所言甚是!本王定会小心谨慎,绝不辜负侍中与一众大臣的扶持。诸位都乏了,回府各自准备吧。”

众人离府后,刘骜行至太子妃许娥房中,闷闷不乐,胡乱吃了杯冷酒,以手支额道:“皇叔素与我交厚,常在父皇御前为我美言。如今皇叔骤然离世,我又失一强援矣!莫非天意要助那刘康么?”

许娥劝道:“太子休吃冷酒。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

许娥一面命人烫酒,一面宽慰道:“太子不宜妄自菲薄,立嫡立长乃古制,朝中大臣皆忠心耿耿,必不违古制。史侍中、匡丞相志虑忠纯,臣妾父亲平恩侯一族世代忠良,妾以为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刘骜道:“你我乃结发夫妻,我自然要倚仗岳丈扶持,只是皇叔年少薨逝,叫人好不伤感。”

“生老病死,天之道也。有死必有生,太子不用太过伤怀。”许娥道,“怀......怀.....妾怀...怀有身孕了。”

“甚么?”刘骜大喜,“我要为人父了么?有死必有生,说得好!说得好!”

许娥含羞点了点头。

刘骜以手抚许娥肚:“倘若为我生个儿子,便是嫡长孙,古制立嫡立长,下一代皇位亦是我家的,看他刘康如何与我争!”

次日天晓,太子早饭已毕,携王莽上车,前遮后拥,往灵堂而来。

大丧音敲过后,大汉便是五日丧期。汉元帝依周礼辍朝五日,宗室随祭,凡三品以上京官皆入宫尽礼,全国禁乐宴五日。

中山王灵堂置办得庄严肃穆,松柏绕灵枢,鲜花拥神主,挽帐高悬,甲士肃立。

五日丧期,所有皇子皆须为皇叔守灵,不得回府,不许洗浴,困无床铺,食无荤腥,每日叩灵跪经,晨昏哭祭。

王莽身为太子伴读,自然不敢懈怠,依周礼极尽哀容、呼天抢地、嚎啕大哭,如丧考妣,众臣看在眼里,皆对其默默称赞。

王莽但凡见太子懈怠,便低声提醒,劝太子效仿自己极尽哀容以行丧礼。

一向养尊处优的太子哪里吃得了这份苦,前三日尚勉力支撑,后两日只要元帝不在,脸上哀容便减退些,又逢太子妃恰怀身孕,跪经时每思及此,刘骜掩不住内心喜悦,有时嘴角微微上扬而不自知。

信都王刘兴年幼,跪不安稳,偶尔会扭动扭动身躯,元帝不在时甚至偷偷坐于蒲团之上。

然而山阳王刘康守灵时却尽哀尽礼,一丝不苟,跪经时不动如山,哭灵时声泪俱下,迥异于诸皇子。

元帝见刘康一身重孝,哭得跌跌撞撞,亦忍不住哭出声来,众大臣皆伏地哭号,元帝觑见太子竟嘴角含笑,怒火中烧,心中暗骂:“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只是碍于丧礼,不好即时发作。

史丹早已窥见元帝怒态,心中忐忑不已,只默默祝祷丧礼后元帝忘却此事,勿要发作。

五日丧礼已毕,元帝复朝。

早朝时分,元帝对众大臣道:“礼者可以别贵贱、序尊卑,无礼则不足以言忠孝。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刘骜和众大臣皆心知肚明皇上所指,满朝文武鸦雀无声,刘骜哆哆嗦嗦筛糠似也乱抖。

元帝继续发话:“中山王乃朕之亲弟,与太子年纪相仿,尝与太子相游学,皇叔薨逝,岂有不哀反喜之理!太子不忠不孝不仁,可知罪?”

刘骜噗通跪地叩首:“儿臣知罪,乞君父责罚!”

史丹出班跪地奏曰:“陛下息怒!太子临丧不哀,事出有因哪!此事若怪,便怪老臣吧。”

元帝愠道:“此事与侍中何干!爱卿休要自揽罪责。太子不仁!安有人不慈仁而可奉宗庙为民父母者乎!”

刘骜与史丹惊惧,皆免冠伏地叩首。太子哆嗦不敢言,史丹涕泣道:“臣诚见陛下哀痛中山王,至以感损。向者太子当进见,臣窃戒嘱毋涕泣,感伤陛下。罪乃在臣,当死。”

刘骜见史丹为救自己,甘愿自污,心中感动,亦叩首道:“启禀父皇,此事罪在儿臣,与侍中无关。儿臣临丧不哀,乃因许氏恰怀身孕,儿臣初为人父,喜不自胜,罪该万死。史侍中已年迈,儿臣斗胆求父皇勿要责罚,一切罪责都由儿臣一力承担。”

太子妃许娥之父平恩侯许嘉、阳平侯王凤、张放父亲富平侯、太子傅郑宽中、张禹等大臣亦出班力保。

元帝见众大臣皆力保太子,亦不便重提废长立幼之事。许娥虽是太子妃,可若论辈份,却是元帝表妹,此番听闻太子妃怀有身孕,元帝怒气渐消,慢慢道:“太子妃若诞下男子,则为皇长孙,我大汉后继有人矣!”

众大臣皆山呼万岁。

良久,元帝又道:“丧礼上,山阳王知礼守节,深得朕心,赐黄金百两,布帛千缗。”

山阳王行礼谢恩:“谢父皇恩典。”

“太子临丧不哀,虽事出有因,却于礼不合,罚至杜陵为中山王守孝,明日便启程,无朕旨意,不得回京,也算是为你皇叔尽孝了。”元帝掷地有声,群臣谁敢半句言语,“中山王恭仁短折,谥号为哀,以诸侯礼厚葬于杜陵!”

退朝后,刘骜回府收拾行装。淳于长、张放亦至太子府为其送行。

淳于长一进府便指着王莽骂:“皇后娘娘命你做个太子伴读,你却在丧礼上大出风头,哭得像死了父母一般,突显得太子不够悲哀,遭皇上责罚,小子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张放忙打圆场:“此事怨不得王莽表弟,要怨便怨那山阳王母子,处处与太子做对。”

刘骜道:“父皇其实有意要做给群臣看。父皇欲打压本王,叫我动辄得咎,迫使众臣为求自保,不敢力挺本王。”

“如此说来,皇上扶植山阳王,示之亲近,宠以名位,有意无意挑动其与太子相争,是为了制衡太子?”张放心灵性巧,话到跟前,一听便知刘骜之意。

王莽却全然不识宫廷权谋,懵懂问道:“太子乃皇上嫡长子,陛下欲传大位,方立为太子,为何又要打压?陛下与太子父慈子孝,太子与山阳王兄友弟恭,方能为天下之表率。”

刘骜苦笑:“表弟年幼,不知帝王心术,不失赤子之心,实在难得。”

淳于长道:“太子既然想明白了,为何还要担忧呢?”

刘骜沉吟不语,半晌才低声道:“父皇制衡本王原也无妨,可分寸极难把握,有时磨刀石过硬,会将宝刀磨折。本朝有前车之鉴,昔武帝之长子亦曾为太子,武帝磨之太过,反遭群小构陷而死,不得不防啊。”

张放见太子担忧,忙劝慰道:“此番皇上罚太子至杜陵守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太子权当去避避风头。”

刘骜道:“表弟言之有理,可太子妃怀有身孕,我这一去杜陵,不知几时方回,本王实在放心不下。”

淳于长道:“太子府中物什、人手一应俱全,况且尚有皇后娘娘、平恩侯照拂,且放心去。”

“子鸿表兄,我有一事相托,望勿推辞。”刘骜执淳于长手,嘱咐道,“山阳王那边,有劳表兄盯紧,若有异动,即刻遣人来报。”

淳于长拍胸脯承诺:“太子且安心去,此些须小事,俺自会派人牢牢盯紧刘康那小子,谅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张放思及太子要离京,满目含泪,竟梨花带雨哭将起来:“太子至杜陵守孝,不知几时方可得见,不如臣弟今日回府辞别父母,与太子同去罢。杜陵那等粗人服侍太子,怎地顾管得到。早晚要些汤水吃时,臣弟亲自安排与太子吃,不强似那伙腌臜人?太子便吃口清汤也放心得下。”

张放呜呜咽咽哭泣,真个是杏脸桃腮、貌若女子,增半分嫌腴,减半分则瘦。

淳于长道:“哭哭啼啼,似个妇人一般,成何体统!”

刘骜见张放哭得悲恸,心中感动,心想独自守孝,未免太过寂寞无趣,若张放能随行,自然最好,因说:“恁地时,却生受表弟。难得表弟有这份心,只不过,恐富平侯与姑母不舍罢?”

张放以巾拭泪:“太子是否忘记一事?若记起这事时,家父家母定然不会不舍。”

只因张放此番随太子至杜陵守孝,数年后直教:

大官私官并供其第,两宫使者冠盖不绝。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我王莽没穿越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