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宁三十一年正月,因为多了两个收养的孩子,家里变的又有趣了。而两个收养的孩子尤其是年龄略大的锦琬对突然间由险些被卖到如今突然衣食无忧,还有一个安定祥和的家,是极为不适应的。但是崔宁政、马宪英夫妻及张璇强、黄佳郁以及马文慧夫妻都对她十分疼爱,教她读书写字,她也慢慢地有了变化。由原来的不适应到渐渐接受,进而逐步融入到这个家庭之中。而崔锦贤还小,对这个突然出现的姐姐,也慢慢地在适应。比较而言,年龄较小的海婷没有姐姐那样的思考能力,对突如其来的幸福接受的较快,而马海晋在兴宁二十九年才出生,正是爱玩儿的时候,对于有一个玩伴的到来还是很高兴的。
二月初,马宪英、张铭静将写好的建议让杜宽递交马文慧,杜宽不解为何由他提交,马宪英说:“去年出行,我们是跟着你的,虽然我们都比你大,但你是男的,我们是听你的,所以你去最合适,给你个表现的机会了。不然轮不到你的。”
杜宽很高兴,不过他也知道递上去之后,人们一看就知道不是他写的了。
果然,杜宽递上去之后,马文慧一看,便知道杜宽写不出来,但马文慧并不拆穿,而是鼓励和表扬杜宽。
杜宽心里美滋滋的,回头十分感谢马宪英和张铭静。
由杜宽上奏的实际上是马宪英和张铭静为主提出的建议主要有:
对所有的耕地及庄园进行调查;
对所有耕地及庄园全部统一尺度划分;
根据贫瘠和富庶进行等级划分;
对贫瘠的给予免除或减租减税;
对富庶的相对提高征收标准;
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尤其在怀卡通南、怀远、远南;
对占地较多的和大商人进行适当的控制;
在宁安府建立大的仓储;
在兴北、光化、怀远设立三个次一级的仓储;
对怀远进行扩建,待日后升级为府;
在宁安府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将现有的十一万军队逐步裁减,水师除外;
对多年没有实战的军人让其退伍,让其耕种;
对有实战经验的和留下的士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考校;
对乡村户民尤其是耕地不多或无业的人让其勤奋训练,作为后备兵员;
思北、怀远两地养马成效不佳浪费极大,全部废除;
思北、怀远两地以养牛羊和储存草料为主;
提高兵器制作水平,减少不必要的兵器制作;
多去内陆采购实用的书籍,减少奢侈品交易;
从南方得来的奢侈品统一集中,高层减少使用,作为打点之用;
鼓励能务实和办事之人及有操守之人;
减少对腐化和浮华奢靡之人的提拔;
加强对闽海西部的渗透,多在晋安布置人员;
在晋安增加需要物品的采购力度;
在三群屿增设一些房屋和储存部分物资,作为前进基地之用;
逐步恢复和加强对洛那卡国的贸易与对其控制;
在洛那卡国势力没有到达的地方派人逐步占领和耕种;
马文慧对女儿和儿媳的计划大部分是认同的,他内心越觉得自己的女儿和儿媳非常的能干,而且他觉得这个计划如今已经可以实施了。
二月二十日,马文慧让人将将这份计划另外誊写了二十份,交予张璇强、崔子建、杜航、常丽玲、田欣澜和六官各一份,其但誊写的部分去除了最后两项关于洛那卡国的事项。
二月二十五日,马文慧召集众人以及马宪英、张铭静、马宪永、崔宁政、杜宽就以杜宽名义提出的建议进行询问。众人对关于农业、水利、储备物资、控制商人、升级怀远、放弃养马、提高兵器制作水平、向西渗透、采购物资、提拔人员等都是没有意见的,表示同意,但是对于裁军争议的比较大。
刘婷娜、杨筱婷、常丽玲、田欣澜这些女性均以对军务不了解为由不表态,张璇强则以多年不问军务为由也不说话,实际上这些人都是在躲避。
崔子建、杜航认为裁军可以理解,而且也认为确实负担较大,可是这些人不少是跟随他们而来的老流民及其子孙后代,贸然进行裁减感情上也是舍不得的。
马宪永、崔宁政因为当时分别任天雄军、飞雄军的指挥使,每个人手上都手握一万多人马,如果裁军,他们也许手下就会有被裁的可能,而且两人在远征蒲端和宁西作战中都有一定的军功,想继续立功,故而对裁军不大赞同,但父亲的话,他们不敢直接反驳,只能是与崔子建、杜航的表示所类似。
王弘博、曹翰卿为中生代的两大实力派,虽不直接领兵了,但都有过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的意见比较接近于马宪英所提出的,但可操作性很强。他们认为必须要裁军,现在局势相对缓和,可以裁军,裁军还可以做给狄羯看,减少其疑虑,而且军队花费确实太大。
不过裁军要以提高实际战斗力为目的,而且裁军不能以简单的实战经验为标准,而是以实战经验为参照。有过丰富实战经验立功的留下,没有实战经验的和年龄大的可以裁掉;有对军队训练和战斗力有提高的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留下,混日子吃饭的裁掉。同时抽出一部分有实战经验的教一些年轻的留下的却没有实战经验的。
另外还委婉地向马文慧提出将自己直属的天雄军、飞雄军及天威军中没有实战的可以裁撤部分。对于裁减下来的人员,年龄大的有过实战经验的可以去教练那些地方后备兵员,而一般的人则可以耕种,如果是战死将士的后代或家人,可以给予优待。
至于裁减到多少合适,二人认为分配三年内先裁到七万到八万,然后视情况而定。军队最少必须维持五到六万人的规模,这样才能有效应对土人或者狄羯以及南方可能出现的事端。同时二人对于军队的兵种也认为,目前控制区域多山而且气候较热,养马确实耗费太大,但是骑兵还是不可不用的。而战马仍然还是以从内陆的庐州一带购买,经怀康州适应后再转移。也可以通过汪和兴购买西北良马,但西北良马虽好,却价钱高昂而且路途遥远,中途死伤太大,不宜多买。建议隔年一贡的时候请汪和兴选择几十匹到闽州,然后带回放置在怀远一带。
听到王弘博、曹翰卿的建议,马文慧内心很高兴,当即决定以此为标准执行,由崔子建领衔,杜航、王弘博、曹翰卿实际主持。同时鉴于怀卡通南的特殊地位,可缓行。而其余的建议则由崔子建和六官分别执行。同时马文慧还对杜宽大为赞扬,给了杜航面子,但实际上是夸了女儿和儿媳。而对儿子和女婿,什么也没说。
三月,马文慧下令正式开始实施计划,以整顿为名。他对其他都不甚担心,最担心的就是裁军,而且儿子和女婿虽然不敢违抗自己的命令,但是手下的人极有可能裹挟儿子来对抗自己。
三月二十日,马文慧不打招呼不下命令突然和崔子建、王弘博、李宇新及亲军百余人来到史敬源的天雄军飞雄军都指挥使营中。史敬源大惊,赶紧迎接。然后马文慧让史敬源陪同自己去军中走走看看。
首先来到飞雄军中,指挥使是自己的儿子。马文慧说了几句话后,就突然下令开始考核,以骑马、射箭、格斗、阵法为主。并从中随便抽取了一百多人考核,结果合格的有约六十人,其中优秀的有十余人,而剩下不合格的有四十人。马文慧当即下令这些不合格的全部再训练,并下令一个月之后再从全军中另行抽取进行考核,如果再不合格,全部裁减,而且如果不能达到标准,马宪永就革职并且处以军法。随后下午去了女婿崔宁政的天雄军,结果情况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儿去。马文慧的处理结果也是相同的。对于史敬源,马文慧没有多说什么,但史敬源也早已被吓出一身冷汗了。
随后的一个月里,马宪永和崔宁政几乎都顾不上回家,几乎天天呆在军营里陪着士兵们训练,并思考父亲可能会如何考核,推测并演练可能会遇到的考核方法。他们倒是不怕被革职,处以军法倒是没什么,不过确是很丢面子的事儿。一个多月后的四月二十一日,马文慧再次来考核。这次马文慧不是先天雄军后飞雄军,而是在两军中分别抽取了一千人互相进行考核,然后再依次进行轮换。这一次,马文慧在军中住了约十天的时间,来亲自监督进行考核。这次的考核结果相对理想一些,但还是有许多不合格的。
天雄军、飞雄军因为两年来多次参战,损失不小,还没有补充进来,故而当时实际人员没有达到一万两千五百人,实际只有一万人多一些。而此次考核,两军两万多人中裁汰下来完全不合格的有约三千多人,天雄军占一千三百多,飞雄军占一千七百多。而普普通通的更是不少,而两万人中真正合格和优秀的能有很强战斗力的,马文慧估计只有约一半。马文慧下令普普通通的严格训练,会随时不定期再来考核。而这三千多人完全不合格的,马文慧倒是也没有完全裁掉。下令会水的全部发往宁西进行水师的训练,合格后进入水师,不合格前只给吃住,不能领军饷,而不会的和不合格的全部到思岭县种地,如果发现种地也不好好种的,全部流放兰翁岛。这样既给了这些人以退路和机会,也减少了兵员,算是两全了。而对于儿子和女婿,马文慧鉴于这段时间的勤奋,还是没有让他们当众出丑。
经过这段时间对军队的考核与校阅,马文慧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不错的苗子,是徐思盛、王重晟、田安弘、李仲文、谢幼惠、程鸣松、高敬武等。这些人最大的是高敬武,与高延恭同宗,年龄最大,也只有三十五岁。最小的是二十六的王重晟,就是在海山洲本地出生的,其余的都是三十一二岁左右。而且也大多都曾参加过宁西作战,不过那时候都是低级军官甚至还只是普通的士兵。
五月,马文慧下令:天雄军、飞雄军取消,合并整编为天鹰军,人员裁减到一万五千人,史敬源仍天鹰军指挥使。下分左右两军,但全部打乱建制重练,马宪永、崔宁政仍然任指挥使,而程鸣松、高敬武则升任副使。同时下令调通卡的杜坚出任一直没有人出任的天威军指挥使,将原天雄军、飞雄军中抽调精干和部分人员调入天威军,天威军扩编为一万五千人,所辖各部变为五营。徐思盛、王重晟、田安弘、李仲文、谢幼惠等五人分任统领,但并不实授。其余各部仍归属殿前军,马步军也仍然不变。
崔子建、杜航、王弘博、曹翰卿和各地的驻军将领都得知了马文慧裁减整顿军队的做法,也无不跟随。但是马文慧让崔子建等下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不能盲目裁减,不能削弱战斗力,不能引发混乱,要分批,要保障退下来的老兵们的生存,不能忘恩负义。
对军队的整理马文慧开了头后,从五月中旬开始就逐步就交给崔子建等人办理,具体事务主要是王弘博来办,因为其任兵部官,而且有实战经验,会谨慎对待的。
六月,马文慧找来女儿马宪英和媳妇张铭静,询问一些家事。主要是征询她们对周颖圆的安排。自兴宁二十六年马宪永在思北园被误抓后,周颖圆一直心怀内疚,已经多年过年也不回宁安府了。马文慧虽然每年都路过要去看看她,让她回来,但是她始终不肯。而刘婷娜几年来忙于各种事务,对周颖圆的事情也顾不上许多了,加上她也上了年纪,懒得操心了。
马文慧对周颖圆的感情,女儿和儿媳是知道的,但是两个人的态度却有些不同。女儿倾向于维持现状,儿媳则主张在维持的基础上多一些关怀。马文慧不知如何是好,他本想去看看,但是女儿和儿媳都建议,非必要最好不要去,因为她们对母亲刘婷娜的感情更深,对周颖圆只是出于礼节上的尊重。马文慧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子女们的意见对,妻子为她付出了太多,他一辈子都难以报答。为此,他让女儿和儿媳有空的话多帮刘婷娜还有杨筱婷做一些家务,而衙门口的事儿则让她们转告杨希媛和阚秀媛多承担一些。
也是从六月开始,各地对整顿也开始认真的执行。马文慧是相信崔子建等人的忠心的,也对高延恭、顾琮峰、王鸿刚是放心的,但再下面的人是什么水平,他并没有底。但是他又不能亲自下去看,一方面他下去动静太大了,而且自己也老了,难以进行长途跋涉了。他就和妻子商量,该让谁下去监督看看啊。
刘婷娜明白他的想法,觉得还是让马宪英和张铭静去吧。
刘婷娜对丈夫说:“我觉得还是没有比英儿和铭静更合适的人选了,再说恐怕你也是想让这两个孩子去。一方面她们有过一次经验,还去过闽州和晋安,比较熟悉了。也有功夫,自我能够保护。不过上一次她们去的地方可以换着来,而且这次两个人要分开,还有就是来回轮一遍。”
马文慧:“来回一遍?”
刘婷娜:“就是说英儿如果从北到南的话,那么就让铭静由南向北,来回对照的看看。至于谁合适跟随,还是让李雪童跟着吧,这孩子也可以,也跟过她们一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另外一个吗,让长阁花跟着吧,也让他去外面见见世面游历一番。另外派出去保护她们的人不宜过多,十数人即可,但必须身手好反应快。”
马文慧:“夫人说的的有道理,那就让英儿和雪童从宁安出发,到光化再到兴北,然后去东安、安新。铭静和长阁花去东安、安新和怀远。等次年的时候两人去的地方换一遍。”
刘婷娜:“是的,哎,就是辛苦这几个孩子了,你也是,总让自己的女儿和儿媳做这样的事儿啊。”
马文慧:“没办法,除了她们,谁也不合适,也没有经验啊。我也最信任她们两个。”
刘婷娜:“你有没有想过,你之后谁接替你啊,宪永可以吗。”
马文慧:“宪永是个好苗子,地方也体验过,也打过仗了,可是她如果能像英儿就更好了。”
刘婷娜:“你喜欢疼爱英儿,我知道,但是你有时候表现的太明显了。女儿是没办法接班的,只能是宪永。宪永已经有长进了,加上铭静和英儿很像,也可以帮助他的。你疼爱英儿可以,但别害了她啊,万一哪天有人利用英儿做幌子怎么办啊。还有就是子建也和你差不多年龄了,杜航也老了,也得想一想谁适合接替他们啊。”
马文慧:“夫人有合适的人选吗?”
刘婷娜:“目前没有也不是时候,我觉得将来最能接子建的就是弘博,文武兼备,稳重干练。还有就是让王鸿刚也可以上来历练一番,不能总呆在地方啊。将领中,李良愬、高延恭最有政才。”
马文慧:“夫人所想和我差不了许多,过几年是可以看看了。不过要提这些人,杜航就得退,不过可以给杜宽、杜坚以提拔。”
刘婷娜:“可以。还有就是以后隔年进贡的时候,派宪永、宁政、铭海、杜坚等都分批去,去见见和历练一番。”
马文慧:“夫人所说有理,明年就可以派宪永、宁政去。”
这样,在夫妻二人的对话中,已经事实上决定了之后几年的发展和人事格局了。马文慧有关人事方面的问题,经常是自己有个大概的思维后,就与妻子商量,而妻子在看人上,确实比他还有比其他人都要强,这也是吏部官一直是妻子来掌控,三十多年从没有变过。在马文慧眼中,最起码目前没有人可以取代妻子在吏部的地位。
七月,马文慧、刘婷娜向女儿和儿媳交代了让她们出行的任务,她们是很高兴的,多年来一直外出,她们已经快成了男孩子了。不过这次她们没有在一起,而是单独行动。马文慧特意叮嘱二人要小心,尤其是叮嘱宪英遇事一定要冷静,要谨慎小心。十二月左右返回。
七月十日,二人开始了出行,没有任何的名义。同时为了安全,马文慧派李宇新从亲军中抽调人员暗中保护,同时为了以防万一,又派人在后面跟着她们,保持两天左右的路程,绝对不允许有任何闪失。而且这次出行也是秘密的,除了少数人知道,任何人都不知道。马宪英和张铭静要求此次出行骑汪和兴送给她们的十匹西北良马,两人对半开。马文慧自然是答应了,还从军中另选几匹缴获的狄羯马给随行人员。
七月十日,马宪英和李雪童一行从宁安府出发,先光化再到兴北,然后去东安、安新。张铭静和长阁花去思岭、远南和怀远。
马宪英一行十五日抵达光化,在光化陆陆续续转了一个月,然后北上去了兴北时候已经是九月份了,在兴北又转了一个月,十月去了东安,十月二十日左右去了安新。马宪英的一行重点是东安和安新两个半汉半土地带。他们发现这里的汉人逐步增多,土人也日渐开化,总体而言是不错的。但是城防依然不够,防御还是比较薄弱。除了东安、安新外,她们认为光化通往怀远的道路虽然能够满足日常需要,但紧急情况下则必将非常艰难。十一月开始原路返回。在返回的途中,马宪英和李雪童一直聊天,仿佛亲姐妹一样。其实年龄上,李雪童要大马宪英四岁。但李雪童深知马宪英的特殊地位,对她从不越位,始终以对主人的身份对待,但马宪英要求李雪童私下里不拘礼节,而且也希望李雪童赶紧找个人家,但是李雪童起码目前就是不想,而且对周颖圆始终难忘和感恩。这让马宪英很感动,觉得真是个忠义的好姑娘。可是马宪英却已经有了让父亲在军中年轻人中帮她找人家的打算。
而张铭静一行,七月十六日抵达思岭,顺道去拜见了周颖圆。周颖圆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还好,张铭静很高兴,安慰了周颖圆。周颖圆也对马宪永的妻子是殷勤备至。张铭静离开后,就一路北上,途中写信给马文慧,告诉了他周颖圆的情况。在九月初,张铭静一行离开思岭,北上远南。北上远南的道路十分辛苦,不过长阁花对道路熟悉,经过半个多月的跋涉,九月底抵达了远南。
在远南,张铭静见到了弟弟,长阁花见到了丈夫。
张铭海对远南的建设还是很有功的,土人也对这个女婿很满意,长阁老对张铭静也是盛情款待。张铭静在此住了十余天后,就再度和长阁花北上,长阁老当然不愿意放女儿走,但还是觉得女儿也得出去历练。十月中旬,张铭静一行抵达了怀远。怀远是她们此行的重点,在此呆了一个多月。张铭静对怀远的总体印象还是不错的,庄园大部分都被放出,佃农也都有了自由身,询问了一些原来的佃农,普遍生活都还可以维持,怀远城的建设也有了进展。但是发现的问题就是,怀远附近的道路依然需要扩宽,如果道路不畅通,许多农民的粮食就运不出去。还有就是张铭静和随行的人中及一些有军事经验的人认为怀远城应该继续加高和扩建。而且怀远城内的生活设施该逐步添加,才可满足附近人们的需要。
张铭静和长阁花在在怀远县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叫刘愔的读书人,张铭静很是重视。怀远县是中部中枢,也是未来的核心,因而对建设十分重视,也留有不少军队。
张铭静在十月下旬途中的一个夜晚,当时她们正在赶路,但是对路途并不大熟悉,周围还比较荒凉,也没有什么村店,只能是继续前行了。走到半途中,才看到一个小村庄,有几乎人家,很高兴,就去了其中较大的一家。张铭静一行进入后,向其中的老者施礼道:“老伯,我等迷路,加上天色已晚,想在此借助一晚,可否。”
老人家说:“好的,不过我们这里地方小且简陋,两位小姐不嫌弃吧。”
张铭静说道:“怎么会呢啊。”
随后老人家便叫自己家的儿子就给张铭静二人倒水,让儿子给她们一些简单的吃的。张铭静看着老汉家里的装饰,虽然简陋却布置的还颇为整齐。对老人家说:“老伯,您贵姓贵庚啊。”
老人家说:“老汉姓刘,六十多了,老妻已经去世了。家里有三个儿子,这是最小的,也二十七了。大的那年战死了,老二在家种地,这几天去县里办事了,这几天家里就剩下老三了,叫刘愔。”
他们交谈中,刘愔给张铭静端上了一些简单的饭食,
刘愔说:“乡野没有什么好招待的,请两位小姐将就着用吧。”
张铭静:“谢谢,已经打扰了。我看三公子像个读书人啊。”
张铭静边吃饭边观察刘愔的举止和言谈。
老人家:“是的,小姐明见,老三从小爱看书,家里他最小,也都惯着他,供他读书。”
张铭静:“老伯,读书好啊,读书明理,也可以免受欺负。老伯,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明日让刘愔和我走,我给他在外面谋个差事。”
老人家:“这怎么敢啊。”
张铭静:“这有什么啊。”
老人家急忙带着儿子给张铭静行礼道:“多谢小姐了。”
吃完饭后,张铭静和长阁花在刘家权且住了一晚。次日,张铭静等人早早起床就准备赶路。
这时后面跟随张铭静一行的十余人随从也都找到了张铭静二人,急忙下跪行礼道:“我等保护不周,小姐恕罪。”
张铭静让他们起来,不要行礼。而刘老汉和刘愔在旁全看到了,刘愔倒是比较淡定,刘老汉相对惊讶。
张铭静随即向刘老汉说道:“老伯,叨扰一晚,这权且是一顿饭钱和店钱吧。”从行李中拿出了一锭银子给了老汉。老汉和刘愔不敢接,说:“不敢,用不了这么多啊。”张铭静执意让其收下,老汉也只能接住了。随后,张铭静、长阁花与刘愔一同上路了,后面十余人跟随。
路上,张铭静与刘愔一直闲聊,张铭静得知刘愔一家原来居住在浙东会安府一带,本来家境还是不错的,算是中上等的小康家庭,对家教和读书颇为重视。定隆十二、十三年,狄羯大举进犯会安府一带。刘愔的伯父和他的父亲带着家人开始逃亡,先一路南下逃到了闽州,后又被转移到了海山洲。
在一路逃亡中,家人死伤不少,来到海山洲几年后,他们被分到了怀远。
兴宁二十年,刘愔的伯父去世了。二十三年,刘愔的伯母去世,二十五年,刘愔的母亲去世了。刘愔说伯父和父亲对儿子的教育一直十分重视,逃难时候也依然携带了不少书。而相对安生后,伯父就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尤其是刘愔最爱读书,最得到伯父和父亲的重视。张铭静觉得这个人是个可以造就的才,好好历练之后会成大器。已经有了他日要举荐提拔他的打算。而刘愔还并不清楚张铭静的真实身份,不过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刘愔觉得张铭静很漂亮端庄,没有小姐的架子,似乎心生爱意了,但他只不过是想一想而已,他已经听随从说张铭静已经结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