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芒种:袁也
书名:夏夜微凉 作者:叶颜 本章字数:2768字 发布时间:2021-09-24

芒种:2018年6月6日,农历2018年四月二十三,星期三

袁也昨晚出差归来赶到北京时,已经凌晨一点。为了抢抓发文时机,她今天一早就到了单位,想在总编来之前,再梳理一遍火车上整理的访谈提纲。

袁也的这趟差,出得并不顺利。

自打袁也那篇《不了解贫穷,也是没见过世面的一种》文章一夜爆火后,袁也在新团体的位置便有些尴尬起来。

领导方面,见识到袁也的潜力,立即赋予她更大的期望,这不仅体现在给予袁也更大压力、更多工作的行动上,也体现在乐见袁也提出不同观点的态度上,频繁地在其他同事发言过后亲切地问一句“袁也,你有没有不同看法?”

同事方面,针对袁也的突然爆火,好些同事充分演绎了什么叫“远的崇拜,近的嫉妒”。而领导的过分青睐,以及袁也多次被动发表的异议,对于她并不友善的同事关系可谓火上浇油。日益明显的排挤不仅体现在个体言语的尖酸上,也表现在将难活累活推给袁也的集体默契中。

新近的这个选题,是关于一对高学历夫妇同时拒绝赡养至亲的事件。舆论一边倒地对当事夫妇进行谴责。袁也所在的自媒体未能抢得事件评论的先机,主编又不想错过这波舆论热点。于是希望剑走偏锋提出不同看法。

按理说,家庭纠纷,多得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件,不难找到不同切入点。但这个事情,难就难在当事夫妇拒绝回应,无论多么大牌的媒体找上门来,全都拒而不见,以至于想为他们辩解的人也无从说起。

主编知道这事不易,因此在鼓动大家的时候格外卖力。几位同事你一言我一语,不多时就将主编的期望压到袁也身上。主编就坡下驴,对袁也道,“袁也,你擅于提出不同观点。这个事情,你来做,我很放心。”

袁也心里明镜似的,知道除主编外的众人都等着看她出师不利的笑话。她无从拒绝,干脆很爽快地接了下来,“我一定尽我所能,不负您的期望。”

袁也的这句话,让她在团体中除了不合群、自负、轻狂之外又得了狗腿、媚上的评价。

不过,同事虽然排斥袁也,却很关注并紧张她出差的成果。

袁也今日一到单位,很多眼神便时不时地装作不经意扫过她这边。不知有人给主编吹了什么耳风,袁也的单独汇报最终被改为集体讨论,于是,一大早,大家一起进了会议室。

主编先问,“袁也,昨天你联系我说,取得了一些进展,是见到当事人了吗?”

袁也道,“没有。”

有人立即出言讥讽,“连人都没见到,能有什么进展。”

袁也道,“我跑了当事夫妇两人的家乡,想办法采访了他们的邻居、同学、老师,拼凑出事情的原貌。”

袁也的回答依然被质疑,“凭几句闲言碎语,就能还原真相?千万别为了冲击爆文,给咱们公众号招来杜撰的指责。得不偿失。”

袁也静静地等别人说完,开口道,“我整理了收集的资料,找了状告子女不孝的老人求证,对方恼羞成怒,后面又去了公安局了解情况。”

主编插话道,“去公安局?你与别人发生冲突了?有没有受伤?”

袁也道,“不要紧。在公安局里,我与干警闲聊,进一步证实了一些事情,我所还原的,应该有很大真实度。”

会议室安静了,虽说人人都向往爆文,但多是笔头上的恣意,鲜有出挑的勇气和魄力。像袁也这般拼命,短时间内不辞辛苦主动奔赴多地,又想方设法变通途径寻找资料,甚至不惧冲突不怕受伤的,毕竟是少数。

主编语气更加和蔼,“袁也,说说你了解的情况。”

袁也道,“当事夫妇,除了高学历的共同点外,原生家庭均存在很大问题。男方父亲曾开有一间小规模的厂子,在男方幼年时出轨,逼迫妻子离婚后,与插足者结婚,此后近二十年的时间,收入全部花在插足者与前夫所生的女儿身上,房子等大额资产也在插足者名下,对于自己的亲生儿子未尽任何抚养责任。男方母亲离婚后一直单身,含辛茹苦多年将孩子养育成人却积劳成疾。男方毕业后,多年不出现的父亲因为厂子倒闭,自己患病后新组合的家庭不愿照顾,回来寻找前妻和亲生儿子,扬言母子住了多年的小旧房子是自己买的,非要住进去,男方母亲不愿扰了儿子,和前夫几经拉锯后某天夜里心梗发作差点身亡。男方与妻子回家接走母亲并以让渡房产的代价换来父亲不再干涉他们生活,谁知有了住处后的父亲进一步要求赡养,男方拒绝,父亲遂找媒体曝光。不良媒体找不到男方回应,试图从男方妻子那边找到切入口,结果发现夫妻当中的女方也存在不赡养亲生父母的问题。”

会议室中的众人被这闻所未闻过的奇葩事件听呆了,见袁也翻阅提纲停顿起来,出声问道,“女方是不是也有苦衷?”

袁也点头,“女方父母第一胎生了女儿后,非常不喜,接生医院的一位护士见此情况,联系了自己不能生育的亲属,收养了这个女孩。接走女孩的时候,养父母向亲生父母支付了报酬,并约定不会再与女孩联系。此后二十多年,养父母对女孩视若己出,供养唯一的女儿考取了顶尖大学。而亲生父母几番生育后,只养育了一个儿子,儿子不学无术,刚过法定年龄后花了大彩礼娶妻,小夫妻与老人频繁冲突,老人被迫出门租房,偶然听说送出去的女儿如今收入颇高,动了认回女儿的念头,被养父母拒绝,恼羞成怒后状告当年牵线送养的护士买卖婴儿,护士被辞退并入狱。如今声称若女儿不担负赡养义务他们将继续走法律程序。”

曲折丰富的一手材料带来的兴奋感,压制了同事对袁也的成见,大家回过神后,纷纷就后续的行文发表意见,摩拳擦掌意图炮制出新的爆文。

袁也在新的工作团队中第一次被认可,她有些受宠若惊,谦逊着态度虚心接受大家的意见。直到有同事提出,“我认为可以将文章收尾到法律的改进上,这个案例,若由世人评判,赞同当事夫妇不负责赡养的绝对是多数,但是交由法律裁决,受益的反倒是道德缺陷方。”

有不少人点头,袁也沉吟了一会,还是开口打破了难得和谐的气氛,“法律与道德评判不可能在所有案例中保持一致,但是,相较于没有强制执行力的道德约束,法律身负保障最多数人利益的职责,我认为,不应该因为某方面的缺陷随意提倡法条的改进。若给子女赡养父母限定某些条件,就一定会存在钻空子之嫌。在贫困地区,一些老年人本身就存在老失所养的问题,若法律的改变再给他们儿女的拒绝赡养造成空间,那么很大基数没有发声途径的贫困老人,将面临更为严峻的老年境况。”

会议室陷入新一轮沉默,然而,这次的沉默很短暂,很快有人开口,“我觉得袁也说得很对,许多直观的建议未必能真的带来良性改进的效果。我想起了之前一度关注广泛的人贩定刑讨论,许多人出于对人贩子的厌憎,倡导将人贩子的定刑加重甚至直接判死刑。一片赞同中有人提出不同观点,认为若将人贩量刑直接定为死刑,可能导致人贩毁尸灭迹,将被拐孩子至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这个发言引发了较多的赞同。主编开口,“大家说得很好,咱们的公众号,追踪热点之外,尤其要注重理性思考。这个时代,信息的获取虽然重要,但不人云亦云,能够独立思考、深度思考的能力尤为可贵。大家来自不同专业,一定要利用好各自的专业优势,将我们的公众号打造成为综合、专业、科学的媒体平台。袁也这次取得一手资料,非常辛苦,你再加把力,争取尽快拿出成稿。其余同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好协助。”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夏夜微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