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2018年9月23日,农历2018年八月十四,星期日(中秋假期)
袁也盼了许久的中秋假期,还未开始休息,就因热点事件的出现被取消。
近期网上爆出一个视频,扶贫干部怒骂贫困户,一些语言很有冲击性,譬如,“你要能有老婆,天底下就没光棍了!”“你就是XX村的耻辱!”“没得扶贫款,我看你会不会饿死!”
视频引起轩然大波,许多人痛斥扶贫干部作威作福,高高在上不懂民生疾苦,对贫困户极尽侮辱,有点权力就要用到极致......
视频发酵的同时,怒骂贫苦户的干部背景也被扒了出来,干部名叫邱志泽,985大学R大研究生毕业,毕业报考公务员成为部委选调生,目前按照选调生要求在基层进驻。
这些信息的加入,让网上对邱志泽的谩骂更进一步。
985大学毕业的身份,让网友将其联系到高学历人群的傲慢。认为在阶层分化的背景下,能够考上知名大学的人普遍家境优渥,这些人不可能真正懂民间疾苦,只会有何不食肉糜的疑问。
R大毕业生的身份,更让大家对他的指责找到了有力依据。因为R大被民间戏称官员摇篮,校友在政府任职的比例很高。对政府不满的人群,普遍认定R大的校友腐化堕落,人浮于事,颐指气使等等。邱志泽被人肉出为R大校友,似乎为他的的作威作福找到了出处。
部委选调生的身份,联系以上两点,则坐实了高学历背景人才的精致利己主义。R大毕业的研究生,成为选调生,只是为了日后的升迁补足基层工作经历,不会真的用心为人民大众谋福利。
这个热点事件,主编之所以派给袁也,是因为袁也曾写过爆文《不了解贫穷,也是没见过世面的一种》,主编认为那篇文章和目前的这个事件有很大相似点,从这一事件透析阶层的分化、高学历人才的利己性、贫困人群的失声等问题,是主编暂拟的行文主题,他对袁也道,“R大校友众多,在媒体行当不少,行文注意淡化R大背景,省得惹麻烦。其他方面,网上的现有观点多借鉴,能吸收就多吸收。”
袁也看了两遍视频,对主编道,“视频中的人基本都是背影,看不到表情;音效也不好,一定程度影响讲话语气;加之不了解前因后果,很难提前下定论。”
主编道,“你一直擅于从不同视角剖析矛盾,但是这个事件,要反转并不容易,生活拮据的贫困户和高学历的基层挂职公务员,网民的同情心一定在前者身上,为弱者发声,是媒体的职责,也是大众意义上的政治正确。”
袁也虽然没有继续反驳主编的观点,但实际上抱有一些为事件主角邱志泽开脱的心态。之前关于高学历夫妻拒绝赡养家人一事的深入调查,让她明白评论一边倒是件很不理性乃至于可怕的现象,媒体人一旦失去理性和质疑精神,就会沦为跟风似的人云亦云,往往写不出有深度有逻辑的好文章。
然而,袁也的好心未曾收获好报。
她先是从官网上找到邱志泽所在县的扶贫办电话,打过去刚说明采访意图就被挂断,此后一直打不通;她找到邱志泽所挂职的乡政府,结果人人都绕着她走,避之唯恐不及,更何况了解情况;她又跑去视频中的贫困户家里,却见摇摇欲坠的门上挂着锁,村干部声称去走亲戚了。
袁也交涉无果,赖在村里和村民拉家常,几番打探找到了和该贫困户同属一位扶贫干部的另一位贫困户,从这另一位贫困户家中墙上贴着的对点扶贫干部联系方式上,找到了邱志泽的联系方式。
邱志泽的电话倒是打通了,奈何她一自报家门就被挂断。袁也无奈,编辑了一封不短的信息,声明自己觉得视频可能有误会,想找当事人进一步核实情况等等,短信发送成功后,袁也再次致电,结果发现自己的号码被拉黑了。
秋高气爽的天气里,袁也愣是跑出了一身汗以及满心的暴躁,她恨恨地想,自己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凑一凑网上的资料,换个角度,再加点从村民口中了解的细枝末节,很容易就能写成一篇阅读量不错的文章,何苦这样东奔西走处处碰壁。
叉着腰用采访笔记本扇了一会的凉,袁也跺了跺脚,骂了自己一句自讨苦吃,又回了乡政府蹲守。
门口有人告诉她,今天是中秋假期,乡政府放假。
袁也道,“放假了不还有值班的吗?”她打的就是这些值班人员的主意,假期值班比平日上班的工作应该要少些,值班人员的心态可能也会放松一点,有空闲又放松的情况下,没准能让她找到突破口。
之前见过的几个办事人员,见到袁也又来,不由苦笑,“大记者不休假的吗?”“这么敬业?”
袁也笑呵呵地回应,“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不容易。”
她在政府楼里晃了几圈,虽然没人赶她,但也没有人愿意多理她。袁也技穷之时,被骑着自行车进院的一个老人叫了过去。
老人年龄看着不小了,头发白了大半,打扮普通得跟袁也在当地村中见到的农民差不多,袁也见面先笑了三分,“大伯您好。”
那人问道,“我见你来了几次了,资料收集得怎么样了?”
袁也直接了当,“毫无收获。”
老人边往楼里走边道,“网上那么多材料,村干部跟我说村上你也去过了,怎么会毫无收获?”
袁也老老实实地跟在后面,“我感觉,视频可能有隐情,但是没人愿意告诉我隐情是什么,所以毫无收获。”
老人回头看了眼袁也,招了招手示意袁也走到他旁边来,“现在这个社会,人人都骂政府,个个唯恐骂的不够狠。”
袁也笑了,“咱们国家是大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感相对高一些,而做得越多的政府,受到的质疑往往越多,因此比较招骂。但很多人骂政府的同时也依赖政府。我看过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说是很多人把政府当男朋友,对待政府总是五句话:要你管我?你怎么不管我?你给个解释?你不要解释,我不听我不听!你说的都是骗人的!看看人家的男朋友!”
老人笑了,“这个比喻,很生动。不仅做得多容易招骂,说得多也会错得多。你不是第一个来采访的,之前的人,听话只听自己想听的。我们不管有没有隐情,多说多错总是跑不了的。”
袁也道,“我保证不会那样。”
老人走到自己办公室的门前,拿出钥匙开门,袁也听路过的人喊他镇长,眼前一亮,深知希望就在前方,急忙又加了一句,“我向您保证。”
那人请袁也坐下,拿起水壶出门打了热水,又拿出一次性纸杯,转头问袁也,“喝茶还是喝白开水?”
袁也站起来欠着身,“白水就可以。”
两人坐定后,镇长问道,“邱志泽是部委选调生,这个你知道的吧?”
袁也点头。
镇长道,“挺不错的小伙子,有朝气有锐气。我不希望他抱负满满地过来,最后寒着心离开。部委距离我们基层很遥远,但是部委的政策落实到基层,受影响以及去执行的就是我们这些人。我不知道将来小邱回去后能走到哪一步,也不知道他会参与哪些政策制定,但是,如果这次的事件,让一个价值观不错的有为青年,变为一个遇事只求不犯错的官员,那么对基层、以及基层管辖下的老百姓而言,是巨大损失。我说这些,你明白吗?”
袁也听镇长说完,看向他的眼神多了些发自内心的尊敬,“我明白。”
镇长继续道,“这次事件,压力基本都在小邱身上,对于其他人而言,明哲保身也许是最明智的做法。但是,做事除了讲政治,也得讲讲良心。您贵姓?”
袁也正听得关注,冷不丁被问道,转过弯来赶紧回应,“我姓袁。”
镇长道,“袁老师,接下来我讲的话,是出自良心。我也希望,你在报道的时候,能不昧良心。”
袁也认真点头,“我保证。”
镇长喝了口水,“邱志泽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的时候,是我手底下的人把这个最不好打交道的贫困户分给他的。这个事,我知道,也默认了。基层工作繁重,扶贫指标又重,大家觉得他是部委下来的,完不成任务不会被苛责,也有意让上面的人体会一下基层的苦。”
“小邱干劲很足,手底下总共三户贫困户,一户因病致贫,他把事迹放到网上,帮忙筹集了医药费,还联系了医疗专家;一户因残致贫,他找了网课视频让学习做工艺品,又联系了网上卖家收购,让这户人家有了收入来源;唯独这第三户,跑断腿,磨破嘴也毫无进展。”
“这户人,在农村属于典型的懒汉。父母在的时候靠父母,父母没了,照样天天打牌抽烟喝酒,把日子过成个破烂模样。小邱觉得他有手有脚,试图说服他出去做小工,有空就去给他做思想工作。好言好语讲了一箩筐,那人反而觉得小邱好欺负起来,要求一天比一天高。”
“今年的扶贫补贴,小邱按政策给他,他却狮子大张口,把小邱气得够呛,结果更气的是,那人因为小邱没满足他的要求,前段时间扶贫满意度交叉检查的时候,对着检查人员乱说一气,村干部拦都拦不住。就因为他,我们县的扶贫考核被扣分,全县所有扶贫人员都要被扣两百块钱,大家辛苦这么久,回头还要被扣钱,怨气上来了也有人埋怨小邱工作没做好。”
“可是,这户人家没脱贫,工作还得做,我又给这户人加了扶贫人员,工作人员过去后,这人还得意的不行,扬言要给他找老婆,解决工作,要不然就一直不脱贫,让我们年年被扣分,还要出去上访,村干部气得差点心梗。小邱也是实在气不过,才言辞激烈地斥责了他一顿。”
“本来,这个视频是在我们扶贫人员内部传播的,大家都觉得骂得解气。过了一段时间,不知怎么传到了网上,结果就被误解了。”
袁也边听边记,她在贫困户所在村找人聊天的时候,曾见村民对这户人有看轻之意,如今与镇长所言一对照,便知镇长所说有很大的真实性,她抬起头来,“非常感谢您愿意提供给我信息,我还有个问题想请教。”
“你说。”
“我去了那户贫困户家中,没找见人,您知道他在哪里吗?”
镇长叹了口气,“在宾馆里,好吃好喝供着。”
袁也的表情一言难尽。
镇长苦笑,“他要是再出来乱说一通,我们就更被动。”说完写了几个号码和地址,“这几个号码,是当时在场扶贫人员以及村干部的,你可以联系他们核实我所讲的情况。地址是贫困户目前在的地方,小邱也在这里,你若需要,可以去见见。”
袁也谢着接过,正要离开的时候,被镇长叫住,“袁老师,基层很苦,但这不是最难的,难得是,打碎牙还得往肚里吞。”
袁也郑重道,“请您相信,我写的文章,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