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长安密谋
一日,陈镜心正在修养,大司空王邑闯了进来。
陈镜心见王邑驾到,急忙起身相迎。
王邑面色难看,愤怒拔剑指向陈镜心,道:“我听闻你假借我的名声散布我欲掘坟之事,你是不是活腻了?!”
陈镜心一愣,急忙跪地道:“大司空息怒!我并未假借你名声。”
王邑一脚将陈镜心踢倒在地,道:“休得狡辩!坏我名声,我岂容你!”
“大司马切勿相信反贼谣言,他们是为了迷惑你才造谣的啊。大司马试想,掘墓乃是重恶,我岂敢损害您的威名?这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定时是他们去欲叶惊涛时被我等撞见,遂心中愤恨故而中伤于我。”
“是吗?!那你为何恰巧和法图明等人出现在九华山?”
“那日我恰好与众将领在灵仙教听讲。听到庄光他们登上山来,便与法图明等人杀了过去。庄光、邓禹等人乃是反贼,属下当然要抓住他们啊。只可惜他们人多势众,属下未能得手……”
“真的……?你若骗我,当知道后果如何!”王邑怒气渐渐消,冷静下来。
“大司空放心,我绝不会骗你的!陈镜心蒙大司空照顾才有今日荣光,岂敢忘恩负义?”
王邑收起宝剑,道:“好吧,我且信你。你起来吧。”
陈镜心随即起身,道:“大司空前来,想必有其他事要吩咐吧?”
“哼!你果然聪明!我此次前来,是要通知你加强常安戒备。”
“出了什么事了?这等小事还需大司空亲自前来?”
“近日不少灵仙教信徒汇集常安,陛下见他们行为怪异,遂命我严加防备。因是陛下亲自嘱托,我自然不敢怠慢。你是新朝有为将才,我相信你!”
“多谢大司空信任……”陈镜心低头沉思,猜想是与国师公刘秀有关。
王邑见陈镜心疑虑重重,遂问道:“怎么了?看你面色犹疑,是知道些什么吗?”
“哦……没什么。只是末将最近受伤严重,时常感觉劳累,故有些分神。在下愿为大司空效犬马之劳,但是现在伤势未愈,恐有负大司空所托……”
“又不需要你站城墙,只要你派兵布防,有那么难吗?!”王邑大怒。
陈镜心急忙回答:“末将不敢,愿意为将军拼尽全力。”
“嗯!那就好。”王邑微微一笑:“那就有劳陈将军了。你好好休息吧,我告辞了。”说罢,转身离去。
陈镜心站在原地思虑许久后,便走出府邸安排防控之事了。
另一边,国师公刘秀正在府内与董忠、王涉、孙伋密谋。
国师公刘秀说道:“昨夜我夜观天象,发现金星移位,新朝江山恐易主难免。你等跟随我许久,应知谶书之预言即将成真。我已召集了五万灵仙信徒候在宫外,你们在未央宫按计划行事。倒是兵合一处,大事自成!成事之后,大小官职、封地任你等挑选!”
“属下定全力以赴!”董忠三人纷纷表示忠心。
卫将军孙伋略带犹疑道:“既然起事,自然免不了一番争斗。新朝有诸多将领护卫,我们该重点提防谁呢?”
国师公刘秀道:“那王邑一向自大狂傲,并无实才,并不足虑。王莽六子王匡和哀章也是昏庸之辈,也不足为惧。至于那陈镜心嘛,不用担心,他已受重伤,自身难保。严尤不再常安,更无须顾忌。没有人值得我们另眼看待,只管依计行事就行了。”
“国师公分析的极是。严尤虽不在常安,但他若攻打过来,我们可不好对付他啊。”孙伋说道。
“谶书《河图合谷篇》有云:‘帝刘之秀,九名之世,帝行德,刻封政’。我本无取代王莽之心,只是天命如此,我亦不敢违背。那严尤虽是王莽同学,但也是深懂易理之人,岂不知天命?他若前来,我必能劝他归顺。”
“不如国师公先把皇城禁军和严尤收服,再图大事如何?”孙伋试探地问道。
国师公刘秀也知道准备不足。但眼下义军四起,大有反攻新朝之意。若义军攻陷常安,刘玄复汉,就再难有机会了夺取帝位了,自己都可能被义军杀害。
国师公刘秀盯着孙伋,厉声说道:“我等成大事,切不可犹豫害怕!此次行事,必能成功!”随后又缓和了下语气,说道:“我筹谋许久,定无破绽!待功成之后,我封你做大司空,让你富贵荣华享之不尽!”
“多谢国师公。”孙伋想了片刻后拱手先行致谢。
过了一阵,法图明一瘸一拐走了过来。
国师公刘秀问道:“醉魂谷的魔头怎么样了?”
法图明说道:“我打探过,韩信伤势最重,但在英布和周亚夫照顾下已无大碍。那白起半途离开醉魂谷,不知所踪。我还探查过天母,发现她也受了伤。”
国师公刘秀想了想,问道:“法尊者,你觉得能将韩信等魔头拉拢到我们这边吗?”
“不可不可!”法图明连连摆手,吓得连连后退道:“这些魔头喜怒无常,简直都是疯子!若拉拢他们,不知会给我等召来何等祸事!况那些魔头均仇恨刘氏,而国师公乃刘氏后裔,恐他们不会帮助您呐!”
孙伋听了,慌张地问国师公刘秀:“若我们想取代新朝,那韩信、天母恐怕也会阻挠吧?”
国师公刘秀正在为请不到大魔王烦恼,听到孙伋怕前顾后,不禁大怒:“你如此胆小,怎能成事?!若再胡言,先将你关进地牢去!”
“是……”孙伋仍害怕地看着国师公刘秀,道:“国师公自然计划周全,我必竭尽全力!”
“嗯,你明白就好。”国师公刘秀点点头,随即对法图明说道:“箭已在弦,不得不发了!你召集好信徒,等我号令!”
法图明拱手答道:“但听国师公吩咐!”
几人随后又商量了一些起事细节后,便分散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