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写的是我在东莞工作时的事,不如意和磨难是难免的,写作也不可能避免这些情节,重要的不是写得苦,而是有真情实感,让看的人感同身受,有似曾相似的经历、感情、苦恼,能引起人感情的波动,随着人物的悲喜而难过、高兴。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一部书,写得好,表达到位,就会引起共鸣,尤其是我们这些漂流在外的打工者,很多经历都是相似的,无非:上班、下班、宿舍、租房、商场、马路。有点上进心的,进个培训班学门技术,跳槽,再进入另一个循环。
打工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中国特色的一景,把内地的劳力都引向沿海,用青春和热血繁荣着别人的城市,却荒废了自己的家园。
打工者能力有限,所以很多夫妻在外打工,子女不得不留在家乡,中国有多少留守儿童,物质比以前丰富了,而他们缺少父母的爱。
我们小时候生活过得不如现在好,可是能时时看到父母,相比之下比这些留守儿童幸福多了。
很多打工者身无一技之长,工作没的规划,比较随性,哪儿工资过得去就去哪儿,离别是件再也平常不过的事,相识的工友随时都可能会不见,离开后只有手机联系了。
在外的人想家,想亲人,每年不回一次就过不了心里这个坎,所以每年春运都很紧张,一票难求,有人不惜买黄牛票、拼了命都要回家,不管有钱没钱。
出外打工的人,有的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倒底是个啥样子,抱着好玩的心理。有一些是觉得在外有更多机会,有更好的发展。有的则是在家乡找不到工作,不得不背景离乡,被迫谋生。
打工者,以前叫流动人口、农民工、城市边缘人,像浮萍一样四处漂泊,有家不能回,感觉自己既不属于家乡,也不属于你工作的城市。因为不是固定工作,不能靠这份工作养老,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失业者。只是近年国家强制工厂企业,用人单位必须给每个打工的人办社保,才会让这个群体有一点保障。
也有些打工者脱颖而出,拼搏创业成功,扎根城市,成为城市的主人,这只是少数,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
打工者人数庞大,是社会的晴雨表,只有他们生活富足,国家才富足,他们安居乐业,国家才会安定繁荣。
打工者:说不尽的辛酸,讲不完的故事,这个群体值得关注,值得写。
愿天下打工者平安、快乐、幸福!
感谢一直阅读的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