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更加深刻地感到我和我爱人在三十多年前彼此的往来书信是格外的珍贵!
我按时间顺序将彼此的书信一一排列了下来。
我还特意买了本非常精致的笔记本,将我爱人写给我的那些信,以时间为序,将每一封信都一笔一划,工工整整地抄录了下来,我还在笔记本的插页中,附贴了几张我爱人在不同时期的相片。
手机短信固然迅速、方便、灵活,然也短暂,即生即灭。
尤其是在中国传统的盛大节日春节里,“二手短信”那千篇一律的问候,生硬地将祝福变成了形式上的电子符号。
缅怀手写书信,是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一种召唤。
在高科技的信息网络时代,绝不能失去传统的书信文化。
时光如水,一去不复还。
岁月流逝。
岁月愈久,历史文物就愈加珍贵。
历史文物资源是一次性的资源。
我们单位的小刘主编着一份民间刊物《故纸·书信》,其办刊宗旨是打捞民间记忆,守护精神家园。
在我和小刘的一次闲聊中,他得知我仍完整地珍藏着我和我爱人在三十多年前夫妻两地分居时的近一百多封相互间的书信,他认为是珍宝,他力劝我将那些书信的影印件交给他,由他编撰成册,作为《故纸·书信》增刊出版,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发行。
小刘是一片热心,是对传统书信的挚爱。
然我总认为我和我爱人的书信是我们夫妻俩的一种心灵隐秘,具有强烈的私人色彩,不想公布于世,我婉言谢绝了小刘。
小刘深感惋惜!
在此,我再一次地向小刘深表歉意!
写到这里,我要告一段落了。
什么?
有关我的妻子“晋阳姑娘”,有关我们家今后所发生的故事 ,我是否还继续写?
朋友,如果您还想听的话,我告诉您,汾河是晋阳的母亲河,关于我们家的故事,“哗啦啦”的汾河水都会听到、都会看到,请您去问“哗啦啦”的汾河水吧。
我写了我爱人的故事后给了小婉。
小婉看后对我说:“梁兄,我看了一遍又一遍,我太感动了!太感动了!你情真意切地倾吐了你对你爱人的心声,真实生动地再现了你爱人既平凡又感人的古典女性形象,这篇写你爱人的传记是你献给你爱人的一封以真情实感浇铸而成的山盟海誓的永恒的情书!”
小婉留着泪对我说:“梁兄,我最后一次叫你梁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