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已毕,唯余音绕梁不绝。
良久如夤夜般的寂静之后,远桥方大梦初醒般击掌道:“《论语·述而》中曾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我当时初读还觉得过于夸张,想象不出《韶》乐的美达到了怎样让人迷醉的地步。今日得闻明远兄琴声吟唱,才知我不但昔日孤陋寡闻,且狂妄自大,这擅琴一道只有兄台才配称得!“
顾昭梧正要谦辞,无涯又忽地拍案而起:“我本是个粗人,写不出诗赋,也说不出像远桥那样文绉绉的话,但我也能听出明远兄的琴声美妙,歌吟动人,无涯有个不情之请,明远兄可否将方才的琴歌写下来赠与无涯?“
一听此话,尚在迷醉回味中的众学子们也吩吩附和道:“对对!写下来!”
又吩吩议论道:“此琴赋一出,岂止市井里坊间,怕是深宫侯府间也会广为流传!“
只姜志奇和他一个亲近的同窗脸色不大好看,嗤笑道:“诸位太过夸张了吧,整篇不过儿女情长,有何动人之处?还妄想在京都传诵?真是贻笑大方!“
当中一个御史中丞的公子叫苏越的,平日为人很是端方中正,此时便起身驳道:“姜同学此言差矣,屈子《离骚》便借美人以喻君子,前人也多用此道谏言明志,你我身为太学生员,岂能不解顾明远文中高义?“
座中学子也附和赞道:“正是正是,此歌赋词藻高妙难言,正该传诵千里共赏之,明远快写下来全文,我们一睹为快才是!“
“对!明远兄快写下来!“无涯说话间已翻身越过案子,飞快取了纸笔来,恭恭敬敬的帮顾昭梧铺好,又扔了镇纸亲自用手压住纸角,远桥也不甘落后抢了砚台和烟墨,立在一旁卖力的磨起墨来。
顾昭梧也不再谦,取了紫竹狼毫蘸饱了墨汁,略一思忖便笔走游龙:
“夫何瑰逸之令姿,独旷世以秀群。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佩鸣玉以比洁,齐幽兰以争芬。悲晨曦之易夕,感人生之长勤;同一尽于百年,何欢寡而愁殷!褰朱帏而正坐,泛清瑟以自欣。曲调将半,景落西轩。悲商叩林,白云依山。仰睇天路,俯促鸣弦。神仪妩媚,举止详妍。
激清音以感余,愿接膝以交言。欲自往以结誓,惧冒礼之为愆;待凤鸟以致辞,恐他人之我先。意惶惑而靡宁,魂须臾而九迁: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悲罗襟之宵离,怨秋夜之未央!愿在裳而为带,束窈窕之纤身;嗟温凉之异气,或脱故而服新!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愿在昼而为影,常依形而西东;悲高树之多荫,慨有时而不同!愿在夜而为烛,照玉容于两楹;悲扶桑之舒光,奄灭景而藏明!愿在木而为桐,作膝上之鸣琴;悲乐极以哀来,终推我而辍音!
考所愿而必违,徒契契以苦心。拥劳情而罔诉,步容与于南林。敛轻裾以复路,瞻夕阳而流叹。步徙倚以忘趣,色凄惨而矜颜。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飘而不安;若凭舟之失棹,譬缘崖而无攀。意夫人之在兹,托行云以送怀;行云逝而无语,时奄冉而就过。徒勤思而自悲,终阻山而滞河。迎清风以怯累,寄弱志于归波。尤《蔓草》之为会,诵《召南》之余歌。坦万虑以存诚,憩遥情于八遐。辛酉年甲辰月庚子日青隐拙笔。”
笔不稍停,文不加点,至长篇一气呵成,顾昭梧方执笔微笑道:“上巳佳节与诸学同乐,故此文曰《闲情赋》。”
诸学子见此赋洋洋洒洒岂至千言,文辞华而不媚,秀而不骄,他不仅无丝毫停顿,且笔下字体龙飞凤舞,气象巍峨,隐隐有大家之风范,便暗揣此人虽出身有限,但绝非池底之物,都撇了最后一丝小瞧之意,由衷赞道: “顾明远好一篇《闲情赋》!我等自愧不如!自愧不如!”
顾昭梧谦道:“班门弄斧,不过是抛砖引玉,愿各位高学不吝笔墨,多多指教!“
远桥实诚,虽真心夸赞他,但还挂着“京都四大才子“之一的好友梁清余也能露上一招,与顾昭梧做一时喻亮,便去拉了一直沉默不语的凤仪过来:“清余你的诗绝步京都,快也写上一首,好与明远兄成就一时佳话!”顾昭梧虽高明,但终究是太学外人,众位学子被此话引起了些许的对擂之意,便撺道:“对!对!梁清余此时不出手,我们太学生可真的要无颜立足了!”
凤仪冷笑一声,道:“曲赋不过旁门左道,有甚么可惊奇的?与我不过随手拈来!”说完他拾起顾昭梧的紫竹狼毫,略一沉吟便挥毫泼墨:“
调寄清平乐
留人不住,
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
过尽晓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
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
画楼云雨无凭。
写罢将笔一掷,冷冷道:“古来以诗言志,词也不过是游戏之作,我们太学生该走正途,循正道。凤仪身体不适,今日便不做陪了,告辞!”言罢一拱手,竟然拂袖而去了。
昔日凤仪最是热情不过,尤喜与人切磋诗词一道,远桥探究到他的反常,忙帮他圆场道:“原本一大早清余就是病着的,还烧着未退,都是被我强拖了来,此番回去若是落下病根,也真是我该死该死!”众人早也看到凤仪来时便脸色不佳,便也没有起疑,议论了几句便转去看他的新词。
平日凤仪以诗扬名,众同窗也只读过他的诗,不曾见他填过词。此时一见只觉词风清丽婉扬,竟也是绝佳,不由吩吩赞道:“果然文采斐然,与顾明远可称双璧啊!”
顾昭梧口上谦应着,心里却将凤仪写的“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一句反复的思量着,只觉他词意凄清,大有与自己决绝别离之意。
他心下一时慌乱无着,却不能随之而去问个清楚明白,以至于眼前应酬、耳边笑语喧然都如一根根银针,针针刺入心底,只盼着何时日头西斜,这诗会可散了, 他也好去找元叔帮忙,再求与他一见。
注:本章所引《闲情赋》为陶渊明所著,有删节。所引《清平乐》词,为宋代晏几道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