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瞩目的明经科既已落下帷幕,而新科魁首不及上朝又回乡祭祖,按说是没有什么谈资了。然而坊间里从昨天下榜到今儿个一大早,顾大人的事迹却传的是沸沸扬扬,更有甚者为满足广大民众的好奇需求,多家书画铺子开始推出新科魁首顾昭梧的画像,生意自然是十分火爆,以至于连连加印,价格也一路攀升。
而出奇的是,多家书画铺子出售的顾大人画像,虽都是玉树临风的样子,然而模样竟然完全不一,有清眉细目的,也有浓眉大眼的,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虽然顾昭梧名声在外,可真正见过他庐山真面目的人极其有限,所以画像上模样无法统一这事儿,很是引起了一阵子民怨沸腾。
正当太平盛世之时,朝堂上也无太多军情大事奏对,无非多是各地利民工程并一些民生民意。是以这日早朝,便有为民请命的御使上前奏本,请圣上恩准新科魁首回京后跨马游街,一来展示我朝官员风貌,二来可慰民心。
此奏按说多少有些荒唐,然而庆历帝却似颇感兴趣,竟和颜悦色道:“明经科之所以没有跨马游街、曲江赐宴的前例,皆因每科中榜者不过三两人而已,不若进士及第者声势浩荡,更彰显我朝文治教化之功。不过今日卿既提及民意所向,那此科开个特例却也无妨,诸卿以为呢?”
庆历帝此话一出,堂下立刻一片哗然。本来令礼部操办顾昭梧回乡祭祖事宜,便已引起诸多官员腹诽不满,如今又要为他一人开特例跨马游街,更让人很是觉得这位新科魁首圣宠太过。
“臣反对!”户部尚书姜潮出列道,“开特例容易,但前科多少魁首都不曾有过这样的荣耀,不免显得圣上厚此薄彼!”
“臣附议!”光禄大夫王琦亦出列道。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接连又有几个大臣纷纷站在了姜尚书的身后。
庆历帝心中大为不悦,表面却依旧春风和煦:“还有卿有不同意见的吗?”
“臣以为姜大人所言差矣,”御使中丞房善文出列奏道:“此番开特例并非为顾魁首所开,而是为民意所开。诸位大人高坐朝堂之上,可曾真正体察民情民意?如今坊间顾魁首的画像尽管面目全然不符,却已经从昨日午后的一千文一张,卖到如今的十两银子一张,看情形价格依旧在水涨船高,不少普通百姓出不起这些银子,可心底依旧景仰新科魁首的风采。圣上顺应民心,让顾魁首跨马游街、一展风采,正可得万民欢呼,称颂圣上仁德体恤之心,此何乐而不为呢?”
“臣附议房中丞!”
“臣也附议!”
又有几位大臣站了出来。
庆历帝心底不由暗笑一声,往常房中丞向来带着御史台的人和他作对,难得今日却变了幅样子,说的理由倒也还中听,少不得下次再忤逆的时候,饶他一回。
他扫视了一下群臣,见如今反对和赞成的人数已成持平,而英王和昌王此时皆眉头微蹙,似在艰难的做思想斗争,丞相大人此刻倒是面色淡然,仿佛事不关己。
庆历帝很想听听这位老狐狸怎么说。
“梁相,卿以为呢?”
梁相内心其实早纠结斗争了许久,特殊时期的敏感性让他无法向以往一样正常做出判断。赞成,似乎有拉拢圣上新宠的嫌疑,可若是反对,他又私心不希望顾昭梧失去这次荣耀的机会。
但是圣上此刻点了他的名字让他回答,他不免内心有些着慌起来,勉强道:“姜尚书既然提及前科魁首,圣上不如听听前科魁首的意见,再做裁度。”
此答虽是仓促应对,倒不失是个既能交代圣上垂询,又能推诿问题的好主意,一时间众臣不由得都在心里骂了一句:“真是个老狐狸!”
庆历帝倒是有些意外收获:“问问前科魁首?梁相倒是提醒了朕,咱们这朝堂上还现站着一位呢!安爱卿,你来说说?”
现任翰林供奉的前科魁首李均安正在队伍中尴尬难言,见圣上点名便硬着头皮回道:“回圣上,新科魁首之荣耀,臣与有荣焉。”
趁着庆历帝注意力都在李均安身上,英王忙不断的给对面的梁相使眼色,唯恐圣上下一个就点到他。
梁相虽然不愿在朝堂上与英王多有往来,但是又不能视而不见,只能尽力想了想,飞快的将左手将右手的手指挨个数了数,又迅速握成了拳头。
英王倒是聪慧,立即明白了他的意思,便主动上前奏道:“父皇,儿臣倒是有个主意,不知可行否?”
庆历帝饶有兴趣道:“尽管说来。”
“既然姜尚书说只给顾魁首开特例,不免厚赐薄彼,那索性把以往的明经科魁首们都召集起来,和今科魁首一起参加跨马游街,或者索性历科明经中榜者都准许参加,一来顺应了民心,二来也解决了人员稀少、气势不足的问题,同时更能达到宣扬我朝文治辉煌的目的,父皇以为如何?”
这个主意的确一石二鸟,庆历帝颇为满意,但是为了显现出他并非独断专行,还是又问了一句:“诸位臣工以为英王这个主意可行否?”
如此一来,反对者已再无理由,只好纷纷倒戈:“臣附议英王殿下!”
“臣附议!”
“臣附议!”
一时间满朝文武再无异议。
“既如此,那此事便交由礼部去办吧!时间等顾卿回来再初步拟定。此次跨马游街准许朕即位以来的所有明经中榜者参加,届时朕将在曲江设宴,招待各位明经之臣!”
礼部尚书某某忙道:“臣领旨!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诸臣忙齐声赞颂起来。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眼看着再无大臣奏事,首领太监于德海便扬声喊道:“退朝!”
“恭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庆历帝一拂长袖,懒的多看他们一眼,在宫女太监的簇拥下自回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