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业务全部自动叫停,严夫人赶忙快走几步,上前哄孩子,我和老先生则四下搜寻,试图弄明白是什么招惹了小祖宗。是炖在砂锅里的猪蹄吗?还是案板上正被切片的鱼?好像都不是,那么,厨房里还有什么呢?我稳住心神,审视周遭,发现自己差点遗漏了一个重大目标——水槽里那盆已经切好的鱼片,水龙头开着,小水流冲刷着鱼片,血水慢慢从鱼肉中析出,将一盆水染得血红。是它惹的祸吗?
妈拉起男孩,把他领回客厅,安置在沙发上,往他手里塞了一块牛奶糖。男孩还在哭,但情绪有向好的趋势。
“用不用给他家里去个电话?”严教授问。
“不用吧,已经开始平静一点儿了,”妈回应,“刚才是怎么回事,突然间哭得那么凶?是不是看见了什么不好的东西?”
我犹豫着说,“问题可能出在那盆洗鱼的水,红色的血水。”
严大夫问:“是晕血吗?我以前在医院里见过几个病人,输液时一看见针头扎下去,血流出来,立刻倒在地上没了知觉。可是,小熹的表现不像是晕血啊!”
“妈,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纠正道,“我感觉他或许受过一些刺激,与血有关。”
“这么小的孩子,”严教授坐在男孩旁边,不无惋惜地感叹道,“受了这么大的刺激。什么刺激严重到这种程度?”
爸的感慨猛然点醒了我,“车祸,对,一定是车祸,他可能在事故现场见到很多很多血。”
正说着,我的脑海中闪过一幕车祸场景:汽车侧翻在地,女人紧紧护着身下的孩子,她的多处部位遭受重击,下肢被卡住,已无法移动。她双目紧闭,不知从何处流出的鲜血一滴一滴地落在儿子的头上、脸上,孩子惊恐而无助地望着从妈妈身上汩汩淌出的鲜红血液,泪水从眼中溢出,他在心里拼命嘶吼着,“妈妈啊,救救妈妈,”渐渐昏了过去。
“没错,肯定是车祸,”严大夫终于反应过来,带着医生的权威语气宣布判断结果,“玉华,我记得你说过,小熹以前不是沉默的孩子,车祸之后才闭口不言的,对吗?”
“嗯,他爸爸是这样跟我说的,”我解释着,“说是PTSD,只是一直找不到自闭的病因,怀疑与车祸相关,但无法确定。”
严教授一头雾水地看着老伴,显然在期待专业医生的答疑解惑。
“PTSD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精神疾病,经常与抑郁症和焦虑症相伴出现,其中一个明显症状是患者在睡梦中,甚至在意识清醒时,在脑海中反复重演(医学术语叫闪回)事故场景和人物,因此产生极大的生理或精神痛苦,”妈耐心地为老伴讲解。
“能治好吗?”爸急切地问。
“理论上是可以的,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还有一些辅助疗法,比如音乐治疗。国内外都有治愈的病例,但治疗时间长,不容易有效果。”
“听你的意思,那就是很麻烦喽,”爸摸着小熹的头,重复着一句“可怜的孩子”。
大家的心情由轻快转为沉重,无不为小熹的命运而忧虑。还是严大夫见多识广又富有乐天精神,率先振作起来,安抚着其他人:“既然有治愈的先例,咱就没理由悲观,对不对?小熹的年龄这么小,只要早治疗、常抚慰,多给他一些信心和耐心,痊愈是大有希望的。”
这时,小熹已经不哭了,他正低着头,把玩着手里的糖果。一场风波暂时平复,厨房里的炖猪蹄和切鱼片再次开工,而我留在客厅里陪伴男孩,打开电视机,一起观赏他最着迷的动画片。
家宴上的一桌子菜肴照例深得人心,食客们大快朵颐、心花怒放。每个周末带小熹过来,为这个没妈的孩子好好改善一顿,逐渐已经成为老两口的心头大事,也是我从来不会马虎、确保圆满完成的重要使命,我想,周末聚会尽管只是小事一桩,却可以稍微温暖一下这对父子,使他们那浸泡在苦难中的心灵感受到一丝久违的甜蜜。
饭后喝茶聊天,严教授问,是否要将今天发生的事情通知孩子的父亲,严大夫说,这也未尝不可,至少在确定病因方面前进了一步,便于在后续治疗中有的放矢,以后我们将合力帮助小熹,让他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最后,我装了两盒热菜(其中当然少不了红烧猪蹄和酸菜鱼片),小熹装了一口袋牛奶糖,一同往回返。我想,对小熹而言,这是一次收获满满的聚餐,对其他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开车到阿诚家楼下时,已近黄昏。我把小熹送上楼,钟点工阿姨正准备下班,清粥小菜和一盘馒头已经在锅里备好,只需摆到桌上,即可开动。我用微波炉把带来的两盒菜热一热,一同端上去。我和小熹在家里吃得很饱,各自喝了一碗粥。阿诚对酸菜鱼特别有兴趣,吃得很痛快也很有章法,好像网上说的那种人,吃完一只螃蟹,还能把蟹壳完整地摆成原状。对于猪蹄,他却没怎么动筷,想是要留给儿子明天吃。
在喜爱海鲜这一点上,我和阿诚颇为相似,西方谚语说“人如其食”,此话与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高度吻合,也就是说饮食习惯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情绪,并对思维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我认为此言不谬, 别看我们在工作中动辄针锋相对、各执一词,其实在个性上不无相通之处,或者用粗糙一点儿的话说叫“臭味相投、同气相求”,否则,在食物选择上,怎么都好这一口呢?我一厢情愿地相信这不是偶然的,而是老天的刻意安排。
我把在厨房里发生的情形简要地复述了一遍,并把我和爸妈对此的看法转达给阿诚。阿诚说,他也隐隐感觉到儿子害怕见到鲜血,但因为工作繁忙压力大,无暇顾及更多,只能拜托我们以后更多地在照顾小熹上多发挥作用,我慨然应允。
此后,我们两人又就泰初的业务进展聊了几句。分部的产品初步定位于儿童AⅠ辅助软件领域,甚合我意,女人天生具有母性,愿意与孩子亲近,这是众所周知的现象,而在私底下,我非常希望泰初的产品能够帮到小熹及患有类似精神障碍疾病的儿童,让他们得到更多陪伴和抚慰,使其尽快走出孤独自闭,融入广大人群。
问卷调查项目进展快速,逐渐进入尾声,在整个团队的协同努力下,一共收回问卷近六千份,覆盖区域广泛,相当具有代表性,可谓成果丰硕。经过初步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研判,我们大致商讨确定了产品的开发方向——侧重于音乐、绘画等艺术类教育,受众的年龄段锁定在三至十二岁儿童群体,销售对象既有学校、幼儿园和早教机构,也有单个家庭,而且,一改泰恒公司在办公软件上的营销思路,把儿童软件更多地视为消费品而非工业产品,引入体验式、沉浸式销售方法,加强B2C宣传力度。
我召集了泰初分部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业务例会,全体成员参加。会上,我总结了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肯定了大家的团结努力,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构想,抛砖引玉,集思广议。经过一番热火朝天的集体讨论,我们形成了上述建议,上交到泰恒领导层,总经理和营销总监原则上同意我们的设想,并对两三个细节提供了修改意见,然后,产品规划转交技术部,AⅠ软件研发便正式开始了,我们这边则对潜在用户进行列表建档,为即将来临的营销战役做好准备。
泰恒公司的技术部果然实力强大、不负众望,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工夫就把AI软件开发出来了,暂时定名为“小太阳智能系统”,听上去是不是非常高大上?至少我觉得相当有气势,而且,正好贴合儿童特点和客户期望,妥妥的。虽然先推出1.0版本,功能上稍显单薄,界面看上去也不十分友好,但是聊胜于无,谁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啊,只要迈出第一步,后面再逐步改进、日臻完美吧。
下面轮到我们营销精英上场了,首先要安排一场隆重盛大的产品推介会。除了向四面八方网上网下的媒体广发“英雄帖”之外,更重要的是邀请这款产品的潜在客户。参会的嘉宾还真不少,核定容纳五百人的会议大厅里坐得满满当当,各方人士济济一堂。
事实证明,虽然市场上不乏AⅠ应用软件,但是一方面,该领域的产品处于初级推广阶段,应用场景有限,专业服务于儿童智力开发的AⅠ产品更是凤毛鳞角,而且,多为小打小闹;另一方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泰恒公司以往的产品多以企业办公类为主,在行业内占据高端地位,此番居然纾尊降贵、改弦更张,高调进军儿童教育类产品的研发,其中所暗藏的峥嵘雄心与卓越实力足以令在场人士跌破眼镜、大呼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