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接受的辩解是卑微。
相安无事的工作状态,因为我的无意举动再次触及他的敏感区域。假期前的下班时间,赶着发完邮件的我,大概是没有认真倾听大家工作的讨论。
“你怎么又是一副不愿意听的样子。”我被他突然提高,带着些微怒的声量搞得晕头转向,只能强硬玩笑着把电脑转向他说,“客户回我消息了,我只是想赶快发完邮件下班。”
不欢而散,该是这么形容吧。
电梯间里我不知到该说些什么,沉默的两个人被人群阻隔在电梯箱的两端,冰冷。以前的我以下班遇到一部没有人的电梯当作某一天的小幸运,今天的我为热闹的人群冲散两个人之间的冷漠而感到无比庆幸。
我还没有从他微怒的不知所措中回过神来,两个人走向两个不同的方向。
可能是我没有好好听别人讲话,确实,不好好听人讲话十分没有礼貌,哪怕只是无意。
深秋要来了。傍晚的风已经不再是夏天的馈赠和舒适,而是冬日前的冷漠是试探。凉爽变成冰冷,就好像我和他之间一样。
我是一个喜欢自我归因的人,从来如此。那些细微末节的,我都愿意理解为是自己没有做好。因为如果是这样,就还有纠正的机会。
嘈杂的地铁里,尽力衡量着文字的语气,不会过于生硬,不是出于讨好,更不是解释不是卑微,只是为自己小小的辩解,为自己无意间的不礼貌争取一次情绪回正的机会。因为对于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件事情,我不再认为言者无错,因为无意间的伤害,听者也是真的受到了伤害。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还是想为自己辩解一下,我没有不耐烦我只是想下班!”文字发出后的等待最是可怕。
“可以啊,我以为你不想听。”
尽力俏皮的谈话没有缓解任何冰冷的气氛,隔着手机屏幕我依旧能感受到他的回复不过敷衍而已。我不愿意再说话,不愿意自己珍视的情绪让他人鄙夷。
但更不愿意的是,让自己作为言者的角色再次被误解。谁不讨厌被误解呢,被喜欢的人误解。
“没有啊,我都听了。”
我本以为这段对话的礼貌结束,该是收到他类似抱歉刚刚我也情绪不好,或者一个简单的表情包,成熟的同事间的谈话ending。
可是没有。很是无奈。
我想了无数的文字想质疑他。例如,“你和别人聊天也这么没有礼貌吗?”,“我觉得你也该为你不好的态度有点歉意。”,“你似乎也不想听我的辩解,那下次就不了。”
我反复思量,这些话似乎都带着些不平衡的娇嗔,展示着自己因为他的态度受到了伤害。而袒露自己被伤害,无非就是希望得到安慰。
我不想。我也没有,上帝作证,我只是觉得我该得到一个礼貌且公平的待遇。
但是怎么可能呢,怎么在感情里奢求公平呢。
但难受的情绪依然会一次次的叩开自己的内心。辩解,不愿被误解,任何回头的主动,那些为误解付出努力的样子的人,都是天平上砝码加重的那一端。
越是努力,越是沉重。
感情里的坦诚沟通,到底要如何才能做到平等。我最近总是想这个问题。
那些故事里不用言语,一个眼神就彼此默契的爱情是不是真的存在。我们渴望一个我不说你就全都懂了的爱人,又是不是童话编织的梦而已,人都是爱做梦的。
他也曾这么跟我说过。他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爱表达的人,虽然多数人眼里的他处事周全,绅士礼貌。他不是的,这点儿了解他的自信我是有的。他是个不愿给别人添麻烦,所以选择给自己添麻烦的人。
他的和颜悦色和平静之下,隐藏了多少的灰色和苦闷我不曾看见。他曾说,他不愿意表露这些,他不愿意带给别人任何的负面情绪,他觉得负面的表露只会恶化关系,而他不愿意。所以他将一切的事情简单化,让复杂的相处在微笑之下变成单线程的直球。而微笑掩盖的那些,不重要。
或许是从小的生活环境塑造了一个这样的他。过去,我很是心疼却无力抚慰,或许他都不曾知道我是多么心疼他。我看到他阳光下的阴影却无力照亮,他总说没关系。
我总是想想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是什么让我爱他这件事情他难以感受,让他爱我这件事情我也总是怀疑。我们是哪里出了问题。
我现在想明白了,爱情不是两个残缺的人彼此拼凑,而是两个完整的人互相融合。
他不曾以完整的他来面对我,他残缺了自己的灰色世界,他用阳光的自己来照亮我,这就注定了我们之间的坦诚沟通永远都只是自欺欺人。
而看到这些的我,也无力解决。
我想不通这些问题。选择这个方式面对我的他,和生病选择离开的我的他一样,到底是因为爱我而不愿意伤害我,还是不够体贴的我让他不足以信任,还是我们就是不是命中注定的人,他会找到一个理解和抚慰他的人,一个让他愿意倾诉和表露负面情绪的人,这个人不是我。
而我也真的这样真心祝福过他。
被情绪牵动的文字就是这样,偏题偏到太平洋。我的辩解是卑微吗,我想把它理解成争取他信任的方式,我想以一个完整的我展示在他面前,我想先迈出我们之间全然坦诚的第一步。
就好像过去每次,我犹豫不觉没有主动给他的拥抱,我装傻充愣没有回应过的甜蜜,我转身离开躲避他的眼神,这些,我都想弥补。所以现在,卑微这件事情,我全然接受。
我感谢这段感情带给我的勇气,不论结局。
如果问,这样的卑微是伤害自己吗?不会,真正伤害自己的是遗憾,不是勇敢。